草木蔓發、春山在望,4月的閩西大地處處激揚著奮斗的旋律!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把黨中央的關懷轉化為團結進取、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轉化為經濟社會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實際成效。
4月20日至22日,市委副書記、市長胡盛和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詹昌建、市政協主席李桂義等市領導帶領市委市政府工作檢查組,深入七個縣(市、區)、龍巖高新區(經開區),開展“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互查互看暨2022年市委市政府工作檢查。
這是一次檢查成效、總結經驗之行,是一次取長補短、比學趕超之行,是一次互學互鑒、啟迪未來之行,也是一次真抓實干、轉變作風之行。兩天半時間,工作檢查組帶著思考進園區、入企業、訪鄉村,一路看項目、找差距、議發展、解難題,用求真務實的作風,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增創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強大動能。
蓄勢賦能
聚力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著力打造區域先進制造業中心、努力探索“兩山”轉化路徑……一路所見所聞,凝聚著各級各部門過去一年深化項目化推進工作落實機制、深入開展“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年”活動的成果結晶,彰顯出聚力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新擔當。
“善察勢者得先機,握機遇者成偉業”。近年來,我市堅持以開放擁抱發展,積極與粵港澳大灣區共建產業合作試驗區,從中國經濟最重要的一臺引擎中汲取能量——
武平以新型顯示為重點的信息產業企業已有96家,其中大多來自于粵港澳大灣區;龍巖高新區(經開區)開啟“大灣區+龍巖制造”的融合新模式,加速布局“創新飛地”“工業飛地”,著力建鏈、補鏈、強鏈,打造電子信息產業生產基地和“飛地經濟”高地;永定區吸引了維騎動力鋰電池生產等一批項目落戶……如今,越來越多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落戶我市,為“老區+灣區”這篇大文章寫下生動注腳。
找準創新驅動支撐點、落腳點,用科技創新點亮發展的燈塔。龍巖的探索實踐,落在“打造區域先進制造業中心”這一精謹細膩的工筆畫上——
新羅區的龍凈智慧環保產品生產項目不斷提升自動化、智能化水平,能源互聯網產業園緊緊圍繞國家電網對口支援利好政策,著力建設智慧園區、發展產業鏈;上杭縣的金銅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將打造成為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和區域特色鮮明的金銅材料供應基地、金銅技術研發基地和金銅制品交易中心,園區核心子項目——紫金銅箔高性能電子銅箔建設項目預計今年內建成投產;連城賽特超細玻璃纖維芯材生產項目,生產出全行業領先的超細玻璃棉纖維……
生態是最普惠的福祉,也是我市發展的最大競爭力。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龍巖堅持生態立市、走綠色發展道路,閩西生態品牌“雙子星”——水土流失治理“長汀經驗”和林改“武平經驗”交相輝映。
檢查組來到全國林改第一縣武平縣,傾聽這座城市講述“第一個吃螃蟹”的故事。“我有青山”主題館的生動演繹,再現林改歷程,讓大家深刻感受和體會到群眾的創造和實踐產生巨大的精神財富。而在長汀縣汀江源自然教育館,大家一同感悟“滴水穿石、人一我十”的奮斗歷程,進一步領悟“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的真諦。
一代接著一代干、一任接著一任干。當前,龍巖全市上下正努力做好“生態+”文章,探索形成更多“兩山”轉化路徑,打造綠色品牌及價值轉化全國新標桿。從全國林改策源地捷文村出發,到各縣(市、區)的企業、園區、項目一線,每一回大地染新綠、每一次產業新發展,都將閩西生態文明建設的故事越講越精彩。
比學趕超
在“效”上看高低、見精神、顯擔當
落實省委“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行動要求,全市各級黨員干部堅持“干”字為先、突出“快、優、實”,找準工作著力點,拿出務實舉措,在求效、重效、問效上看高低、見擔當、顯精神,給檢查組留下深刻印象。
“效率”書寫在閩西的廣袤大地上——
實干見精神,發展論英雄。這次工作檢查所見的種種實踐成效,充分展現了全市上下堅決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提振精神、攻堅克難,深化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年活動,大抓項目、大抓招商、大抓服務的一股韌勁。
新羅以“項目攻堅‘5+1’專項行動”為抓手,緊盯5個“100”工作目標,抓緊抓實重點工作、重點項目、重點工程,推動各項工作縱深開展;
永定區圍繞打贏永定老區高質量發展建設戰役,縱深推進3大“行軍路線”,組建3大“兵團”,分設9個分團,盡銳出戰、聚力攻堅;
漳平市實行重點工作(項目)“434”推進機制,強化重點工作(項目)全周期、全要素、全鏈條統籌管理,著力推進重點工作(項目)滾動接續、良性發展。
“效能”體現在服務的持續優化上——
良好的發展環境是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的本源。近年來,我市貫徹新發展理念,找準制約創新發展的堵點、創業謀事的痛點,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活”的體制機制、打造“優”的政策環境,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創造生態體系。去年,我市首次躋身全省營商環境標桿城市,為龍巖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龍巖的營商環境有多好,企業的感受最直觀。龍翔得能科技的負責人深有感觸:“正是有了龍巖高新區(經開區)‘媽媽式’的服務,我們在這里才能夠安心舒心發展。”長汀盼盼公司負責人說:“龍巖疫情防控做得好,成為企業發展的新優勢。”福建龍鋼項目一位河北籍員工說:“漳平的開放包容,帶給我們家一樣的溫暖。”
“效益”彰顯在發展的提質增效上——
汗水的滴落有回聲,我們從一個個項目中感受到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中心城區東山濕地公園和城市口袋公園成為保障和改善民生、補齊城市短板生動注解,讓老百姓共享發展成果、感受到城市的溫度;上杭晶旭半導體5G通信濾波芯片生產項目,將建成全球首條超寬禁帶半導體高頻濾波芯片生產線;漳平美亞瑞羧甲基纖維素鈉生產項目達產后,將成為全國最大的專業生產鋰電池專用羧甲基纖維素鈉的高新技術企業。
“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貴在落實。既要久久為功、從長遠計,更要只爭朝夕、見諸行動。”參加檢查的同志紛紛表示,要增強閩西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內生動力,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搶抓機遇、探索新路,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振興發展
實施更多有溫度的舉措,落實更多暖人心的行動
發展成果,全民共享。鄉村振興是廣大農民最熱切的期盼、最鐘情的夢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重要引擎。這次工作檢查,新羅、永定、武平、連城的鄉村振興項目讓檢查組同志耳目一新——
新羅區城北鄉村振興“一縣一片區”示范項目,以“五彩繪未來、智創享樂園”為主題,探索打造“村莊服務園區、園區帶動村莊”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鄉村振興縣域示范典型;
永定區通過永定土樓沉浸式文旅融合,因地制宜做好土樓資源合理化保護利用,實現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武平縣深耕田園,以“花果東留”田園綜合體項目為依托,堅持市場化運營,形成“果園當景區、田園當課堂、農產品當教具和旅游產品”的鄉村振興新示范建設成果;
“一根地瓜富半縣”,連城縣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一產、深化二產、優化三產,給地瓜產業插上科技與互聯網的翅膀,成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把“金鑰匙”。
越是關鍵階段,越是要保持戰略定力,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與安全。推進高質量發展振興發展過程中,必須牢牢守住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的“底線”“紅線”。福建龍鋼智能化鋼鐵工業4.0定制化生產示范項目,嚴格落實國家“雙碳”要求,采用全流程超低排放技術、廢水深度處理系統、冶金固廢資源化綜合處置技術,投產后將實現全廠廢水零排放、固廢資源100%循環利用;龍美水刺無紡布生產項目采用可降解可沖散工藝,屬于國家提倡的健康環保工藝;馬坑礦業膠凝材料生產項目,主要用于井下采礦空區充填、礦山井下充填及地災處理……一項項創新舉措,為龍巖的高質量發展夯實安全和環保的基礎。
實施更多有溫度的舉措,落實更多暖人心的行動。在24日召開的總結會上,市委市政府對這次工作檢查進行了總結點評,總結好的經驗和做法,分析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提出了“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激發現有企業活力”“提高招商引資實效”“注重財政投資效益”等新的要求、新的任務、新的舉措。
行程有終點,發展無止境。一路行來一路風景,產業發展、鄉村振興、“紅”“綠”交融……一幅幅充滿活力生機的發展畫卷在龍巖紅土地上鋪展而開。以此次項目檢查為契機,全市上下進一步堅定了方向和信心,提振了干事創業精氣神。參加活動的同志紛紛表示,要傳承好閩西“干革命走前頭、搞生產爭上游”的優良傳統,以擔當詮釋初心,用實干踐行使命,加快建設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努力讓龍巖老區蘇區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融媒體記者 石芳 王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