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亮
當觀看電視劇《絕命后衛師》時,我想一定有許多閩西觀眾會覺得這么好的題材,為什么閩西籍作家、藝術家沒有去發現、創作?其實,閩西作家、藝術家與紅34師題材早已結下極深的情緣,但由于種種原因而錯失良機。
大約是2005年春夏時節,當時的市文化與出版局組織召開閩西客家題材、紅色題材創作座談會,我在重點發言中說到了紅34師血戰湘江的故事,時任市文化與出版局局長的張耀清決定與我們創作室二級編劇王保衛合作創作以韓偉將軍為主人公的電影文學劇本《血戰湘江》(后更名為《回家》)。劇本寫得峰回路轉、十分感人,幾易其稿后與八一電影制片廠、福建電影制片廠等達成拍攝意向,并多次參加深圳、廈門文化產業博覽會招商,后發表在《文化閩西》雜志上。
2007年,正值龍巖市撤地設市十周年慶典,我市與央視聯合舉辦《歡樂中國行·魅力龍巖》大型文藝晚會,我應邀參加策劃和撰稿,在編導會上提出了反映龍巖地方特色文化兩個題材供導演組選擇,其中一個就是紅34師的題材,師長陳樹湘受傷被俘后拉斷腸子壯烈犧牲。還有,在廣西灌陽新發現的一名幸存者,原紅34師機槍連連長廖仁和,龍巖紅坊人,當年受傷后被當地老百姓收留做兒子,后來由于貧困等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回鄉。
導演組一聽就選中了這個題材,讓我帶一個攝制組前往拍攝并邀請這位老紅軍回龍巖,準備讓他在晚會上與家鄉親人現場相認。然而,因擔心當時93歲高齡的他在往返飛機上的安全,我最終只好把采訪錄像以及他的兒子、孫子帶回晚會現場。
2011年、2012年清明節,經省、市領導和相關方面努力,坐落于廣西湘江邊上的紀念紅34師的紀念碑、烈士墓相繼落成,參加祭奠的除韓偉將軍之子韓京京外,還有著名軍旅作家、項南的女兒項小米,她感動于紅34師的壯烈而接手這一題材,幾易其稿寫成電影文學劇本《斷后》,并交給八一電影制片廠。2014年,該廠文學部編輯帶著新接手修改《斷后》劇本的編劇來巖座談。
正當我們翹首以盼電影早日開拍時,不久,我們閩西籍的兩位老領導——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袁錦貴和武警廣西總隊原政委、少將邱能揚帶著編劇錢林森等來巖座談,擬組織力量創作一部紅色題材長篇電視劇,大家所談題材就包括紅34師。
《絕命后衛師》的成功,首先是錢林森編劇和董亞春導演能力水平高超,他們能把我們熟悉的黨史、革命史中的故事和人物“陌生化”,把歷史的真實藝術化,并將其放在一個極端復雜的人物關系和歷史大背景的極端沖突中,使各種人物關系在激烈沖突中變化、變形,從而走向人物性格完成的高點,就像是我們把糯米最后只做成了“飯”,而他們卻把糯米最終釀成了“酒”。
?。ㄗ髡呦凳姓f文史和學習委原主任,國家一級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