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聲
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獻禮劇《絕命后衛師》正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熱播,這部紅色題材電視劇再現了紅34師在長征途中的壯烈事跡和艱苦歷程。
電視劇中悲壯而感人的歷史,讓《絕命后衛師》持續引起廣大干部和群眾的強烈反響,帶領人們穿越歷史時空,仿佛回到1934年的湘江之畔:在血濺尸飛的槍林彈雨中,紅34師絕命斷后,用鮮血染紅了滔滔江水,6000名閩西子弟永遠長眠于湘江東岸。此后,“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說法,便在湘江兩岸流傳開來。
紅34師是由原閩西地方紅軍整編而成的一支紅軍部隊,全師幾乎清一色閩西子弟,是一支名符其實的“客家軍團”。先后參加了攻打龍巖、漳州等一系列的著名戰斗,因英勇善戰,屢立戰功,紅34師被譽為中央蘇區的“鋼鐵之師”。紅軍長征開始后,紅五軍團擔負起殿后的重任,而紅五軍團34師則是后衛中的后衛,這就意味著把死亡留給自己。紅34師一路浴血奮戰,連續突破三道封鎖線后,中央紅軍遭遇了蔣介石和湘桂粵軍閥在湘江以東地區布下的號稱“鐵三角”的第四道封鎖線,紅軍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長風呼嘯,江水怒吼。在這攸關長征的進與退,事關紅軍的生與死的關鍵時刻,紅34師奉命阻擊尾隨之敵。面對數十倍于己的敵軍,由閩西子弟組成的“鋼鐵之師”,以大無畏的精神,將生死置之度外,發揚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精神,喋血湘江,掩護紅軍主力轉移,用鮮血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鋼鐵屏障,用生命譜寫一曲驚心動魄的英雄樂章,用信仰鑄就一縷彪炳史冊的鐵血軍魂。
閩西的山蒼蒼茫茫,湘江的水浩浩蕩蕩?;厥追榛饸q月,仰望英雄豐碑,紅34師為了紅軍、為了黨而絕命斷后,血染湘江的大無畏精神,與閩西人民堅定信念、顧全大局、服從命令、慷慨赴死的革命精神一脈相承。
閩西,一塊叱咤風云的紅色土地!一塊英雄輩出的土地!曾經涌現過無數革命先烈,有著“二十年紅旗不倒”的輝煌歷史。
“郎當紅軍莫念家,專心革命走天涯。”在那個戰火連天的革命年代,這樣的擴紅歌聲響徹蘇區云霄,十萬閩西兒女在聲聲山歌召喚下踴躍報名當紅軍,涌現出一幕幕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爭當紅軍的感人場面。據不完全記載,閩西籍紅軍將士約有2.8萬人,約占全軍的三分之一,紅軍長征的浩蕩隊伍中,始終活躍著閩西子弟兵的身影。
在血與火的崢嶸歲月里,一大批閩西兒女為了革命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壯烈犧牲。至中央紅軍到達陜北時,閩西籍將士只剩下不到2000人。長征是一條紅飄帶,平均每一里路,都有一名閩西子弟用鮮血染出鮮艷的紅色。
閩西兒女,好樣的!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崇高的信仰,成千上萬的閩西兒女,披肝瀝膽,血灑疆場,煉就無數錚錚鐵骨,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部可歌可泣、彪炳史冊的壯麗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