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聯網上看到一張圖,密集的黃色、橙色、綠色,像一個種得不那么好看的花壇。放大圖片你會看到,那是數萬輛堆疊在一起的共享自行車,相比之下,旁邊巨大的卡車、吊車都顯得很渺小。隔了幾日,媒體報道說這是從廈門島內清理出來的共享單車,從11月初開始已整治收回共享單車超過8萬輛。報道還補充了一句:在共享單車管理辦法出臺前,收繳清理的車輛一律不予退還給相關企業??梢圆孪?,這數萬輛共享單車就此成為一堆垃圾,像之前曾流傳的幾張拍自上海郊區的照片一樣,大量堆疊的自行車車輛縫隙中長出了青草。
到2017年冬天,過去兩年最火爆的互聯網商業模式共享單車開始被壞消息圍繞:酷騎、小藍、小鳴等共享單車出現問題。過去個別互聯網產業也曾出現無序擴張,但至多是相關企業倒閉了事,而這一波共享單車終局出現的情況卻復雜得多:一方面,街頭的單車可能無人再管,企業可能欠下單車供應商款項,員工被欠薪,另一方面,這幾家共享單車公司所收的巨額押金不知所終,媒體報道迄今可能已經超過10億元。
這兩個問題絕非創始人或CEO一封“道歉信”就能解決的,酷騎和小藍各有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細節??狎T前些日子發布聲明說,全國用戶不管你在哪里,如果要退押金,請持證件到位于成都高新區的某個辦公地址辦理。這和宣布不退押金無異,數千里之外的用戶怎么可能專程帶著身份證件去取這199元的押金?小藍單車CEO李剛的父親、同時也是小藍單車背后公司天津鹿鼎科技占據95%股份的股東李文面對索要款項的幾十家供應商代表說:“沒錢。誰要錢,我跟誰走,我去你廠里打工,我老婆到你廠里做飯。”知名互聯網評論人洪波(keso)在撰文討論小藍單車時說得特別直接:“這是一個賭輸了的賭徒的故事。”
從產品、需求上講,共享單車的確滿足了人們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比如原本15分鐘的步行被壓縮成了5分鐘的騎行,比打車還要便宜、方便。但是,這一次,眾多靠譜或不靠譜的互聯網公司與創業者貿然沖進一個自身不熟悉的線下領域,帶來的不良后果可能要相當長的時間才能消化。這一次的麻煩遠比之前上門洗車、上門美容等O2O泡沫要嚴重得多,上一次基本上沒有押金問題,沒有供應鏈欠款,也沒有對公共資源的占用和后續的污染問題?,F在看來,這些失敗的“賭徒”可能都有一個基本共性:缺乏對線下業務常識的基本敬畏,以為那甚至都無法清楚說明的所謂互聯網思維無往不勝。
在探討互聯網往各個產業與領域的滲透時,我們都看好數字經濟的前景,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近年來線下浪潮,互聯網(事實上就是創業者與互聯網公司)促進一個個領域的數字化,用平臺模式來重構產業,現在人們還預期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會帶來更大的變革。同時,中國移動互聯網的一大特色是,眾多力量共同形成了全新的線下基礎設施:包括順豐等快遞公司、京東等自建的物流配送隊伍、美團與餓了么的餐飲騎手以及包括上述共享單車企業投放的單車等等。這是數字經濟的樂觀一面。
但是,正如30年前尼葛諾龐帝在數字時代的奠基性著作《數字化生存》中所區分的:互聯網善于移動數字化的“比特”,而不必關心沉重的“原子”?,F在,在數字經濟往原子這一端滲透、往線下走的過程中,互聯網人熟悉的、原本適用于比特世界的很多原則,在原子世界面臨新的挑戰。廈門的共享單車墳墓是巨大失敗的象征,我們在街頭巷尾見到的堆疊的單車是小失敗的象征。做互聯網的人習慣于快速迭代,領先的兩家共享單車公司在快速迭代自己的產品,但不能否認的是,它們超級難騎的初代單車、近乎無法使用的非智能鎖都常出現在我們面前,而一年半之后即便還可使用的共享單車其車況也開始不佳,原子世界在用自己的方式教訓它們。
從互聯網走來的人,揮舞著過去在比特世界的有效經驗,而從線下往線上走的人,還在受沖擊的驚慌之中。過去,在媒體、視頻、社交、支付等領域,都是以線上為終點,而現在,我們逐漸看到,共享單車、外賣、線下店鋪、無人零售店或零售貨架是以線下為終點的,我們再一次面對新規則的塑造過程。當互聯網從比特世界走出來影響更龐大的世界時,我們面對的是怎樣的新規則呢?我們還不知道,不過現在從互聯網來的人或許會在一次次教訓中逐漸地學會一點新知識———敬畏線下。(作者:方軍,系互聯網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