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ㄔ瓨祟}:“流量”生態鏈調查)
本報記者 吳燕雨 北京報道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掌控了不少企業運營的生命線,“流量紅利”讓先行者嘗到甜頭,然而也滋生了各類造假生態鏈。在網播平臺上,相關利益方為了獲取廣告青睞購買虛假流量;而在各類追求流量規模的企業APP,內部員工購買虛假注冊用戶也不鮮見……種種求“流量”若渴進而購買虛假流量的背后,都共同指向了虛假身份的泛濫、個人真實身份的泄露和濫用。手機實名制被作為遏制“養卡”產業的有效武器應運而生,但遺憾的是,運營商每一次啟動的實名制監管程序都有大量漏洞,系統更新的同時就被破解。目前仍收效甚微。
泡沫很突出,平臺利用泡沫吸引更多人制作、在其平臺上播放,部分的網絡劇用假的點擊量數據來吸引投資。
電視劇、網劇的網絡播放量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刷新高度。據第三方統計,去年,共有11部電視劇網絡播放量突破百億。今年開年,已有兩部破百億。今年開年,已有兩部破百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則宣布突破300億播放量。
高流量背后,一方面是國內觀看習慣的改變,視頻網站正在取代電視臺成為主流的觀看渠道;另一方面,外界對數據真實性的質疑聲也未停歇。
“網絡上的點擊率90%都是有水分的?!北本┠秤耙暪綜EO這樣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部50集的劇,如果要達到300億播放,就意味著每集有平均6億的播放,這合理嗎?一位常年從事刷流量工作的人士肯定地告訴記者,百億流量大部分有水分,“全網加起來10億,已經是很多了?!?/p>
誰在買流量?流量怎么刷?這種情況對行業有哪些危害?以流量作為標準之一、選擇投放的廣告主們是否因此利益受損?刷流量能否避免?帶著這些疑問,記者聯系與流量相關的各方角色,試圖梳理出完整的產業形態。
兩個月刷27億流量
實際上,刷網絡播放量早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在這個灰色地帶里,有制片方對流量存在剛性需求,有代理對接需求方和流量公司,更有專業的刷流量公司負責刷量;而在視頻網站端,各家均建立了防刷系統;另外,也有第三方數據公司,綜合各維度數據,為廣告主提供數據報告,以判斷投放性價比。
為什么刷流量?華夏兄弟國際傳媒董事長蕭文告訴記者,“刷流量的主要目的一是加大對戲的品牌宣傳力度;二是加大視頻網站的廣告收入;還有就是視頻網站之間競爭導致的?!?/p>
在淘寶搜索“網劇播放量”等關鍵詞,可輕易找到大批相關店鋪。按照各視頻網站刷流量難易程度和各家刷流量技術不同,各家給出的報價也有一定差別。
記者綜合多家給出的報價發現,目前,愛奇藝的流量報價最高——1萬流量在20元左右;優酷在8元左右,搜狐視頻在5元上下,騰訊視頻、樂視、芒果TV則維持在2元上下。不過,這個報價并不固定,根據平臺的系統,報價會出現變動,個別網站甚至出現過0.5元的低價。
今年“3·15”之前,相關店鋪被淘寶大規模下架;但“3·15”過后,又有大批“新”店鋪重出江湖。
在與多位商家交談中,記者發現,近期各網站都在升級技術。如刷量報價曾在1元以下、且不設上限的某視頻網站近期完成了升級,如今報價翻倍,刷量速度也明顯變慢,每天只能刷到幾十萬;而有多位商家對記者表示,自己曾在該網站刷過上億流量,最多的用兩個月時間刷了27億。
雖然網站系統升級,但“突破他們的系統只是時間問題”,多位商家表示?!坝行枨?,自然有市場,我們做了幾年了,再嚴重的都碰到過,最終還是會突破的?!币晃怀晒Ρ荛_了“3·15清洗”的商家說。
虛假流量生產鏈
通俗來講,刷流量即制造訪問量,IP地址是關鍵因素,刷流量者必須掌握大量IP地址。此外,在網絡黑產中,每天有上千萬黑卡(手機號)在售。在一位知情人士提供的實時截圖中,某視頻網站接入了不少卡商,最大的一個卡商對接了1000多個刷單手。
租用IP地址庫,這是刷流量商家們最大的成本之一;其他成本還包括服務器費用和后期維護等。
從某種意義上講,視頻網站對IP地址的識別能力是核心技術之一?!罢揖W站后臺統計數據規則的漏洞”,檢測網站是否統計數據,也是刷流量的核心技術之一。
最“專業”的刷流量者對視頻網站技術了如指掌,他們團隊作戰、有自主研發的技術和平臺?!皟灴嵋恢苄薷?次參數,這大半年沒有例外”;“愛奇藝一段時間會清除一次數據”……也有部分個體商戶,利用其他的平臺技術,以代理的形式接小體量的單子。
后期維護階段,即圈內俗稱的“掉量”,當視頻網站系統升級后,會甄別出一批假數據,一部分會被清除、也有全部清除的現象。這時候,就需要重新研究刷法。
整個交易中,采購流量者并不需要與商家簽訂合同,由于行業缺乏第三方監管,因此即使簽署合同也不具備法律效應。
按照行業公開報價的均價計算,刷出百億流量需要好幾百萬的費用,對于制片方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據了解,目前鮮有如此大體量的單子出現。實際上,由于視頻網站與流量商都明白這其中的“規則”,一旦出現刷量太多,被下架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然而,更加容易被忽視的是,某些視頻網站存在“綠色通道”,即內部人直接調數據,這種情況曾盛極一時,如今正在減少。目前,以網站自制內容居多。
對于這種現象,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陳少峰對記者表示:“泡沫很突出,平臺利用泡沫吸引更多人制作、在其平臺上播放,部分網絡劇用假的點擊量數據來吸引投資。這些內容其實都是血本無歸的,反而是給視頻網站打工?!?/p>
博弈:防刷與鑒別
如何防刷?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聯系了各視頻網站,優酷以擔心“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為由拒絕了采訪;正在升級系統和技術的騰訊視頻則選擇現階段暫不回應;芒果TV相關負責人也在電話中拒絕對刷流量問題給出回應。
愛奇藝CTO湯興對記者透露,“曾經有一部內容的數據量90%多都是盜刷產生的”。在他看來,數據的真實性是平臺的生存核心生命力之一,他介紹,愛奇藝已建立自有流量防刷系統,通過技術手段對刷量行為進行攔截處理。目前,反作弊團隊有100人左右。
“盜刷有幾個特征,畢竟不是真實的人的行為,他很多是通過一些固定IP、固定的機器,個別的地區突然之間爆發。有的只是刷播放接口;有的是播放幾秒鐘立刻就退出。這些來源能明顯地追蹤到,它不是正常的人類行為,或該用戶從來未出現。
我們會去監控這些突然異變,也會監控這些來源的IP和用戶。通過這種方式,把這種盜刷的數據清除掉?!皽d說。
搜狐集團創始人張朝陽近期曾公開表示,“除了運營平臺造假之外,還有主創團隊把內容賣給平臺之后雇人刷流量。那個數字調了以后,第三方數據的很多軟件去抓那個頁面,最后算出來的排行榜,也不靠譜。這都是商業驅動導致的?!?/p>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流量數據是評判一個劇成績、商業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流量造假是否影響廣告主的后期投放?
一家為廣告公司提供報告的數據公司CEO告訴記者,對廣告主投放廣告的選擇會有一些影響,但對廣告投放的計量是不影響的?!皬V告和視頻網站的播放量在物理層面是兩個不同的系統,是分開的。廣告計量還有一種廣告監測,跟播放量是兩套獨立的系統?!?/p>
如何幫助廣告主甄別,他繼續表示,播放量只是衡量一些劇和新媒體關系的其中一部分,我們還包括網絡輿情、粉絲反饋等多維度的方式來甄別哪些劇是真正的火哪些存在虛火。
而一位多次在網劇投放廣告的廣告主則對記者表示,刷流量對廣告主來說一定有損害,但在眾多“刷”的流量里,哪些是完全無效的流量、是垃圾流量,是無法統計得知的?!坝行┧⒌墓澞?,一堆廣告主前赴后繼的買,說明是有價值的?!彼f。
實際上,行業在經歷非理性增長后,或許正在回歸理性?!坝羞^一次就壞了口碑,圈子很小,傳得很快。要么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要么至少讓交易雙方覺得相對合理?!鄙鲜鰪V告主表示。 (編輯: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