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ㄔ瓨祟}:THE FUTURE OF 'FAB LAB' FABRICATION)
3月7日消息,自2003年麻省理工學院比特與原子研究中心成立第一個Fab Lab實驗室以來,其數量在不斷增加。有人經統計,發現全球Fab Lab實驗室的數量每隔一年就會翻番。如果自我定制真成了制造業的未來,將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何種影響?
1965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注意到了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趨勢,從而提出了著名的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所容納的元件數量每隔一年便會翻一番。他預測這種情況會持續下去,從而發展出功能強大的電子設備。這是一個大膽的預測(他后來將間隔時間修改為每兩年),但摩爾定律已經延續了五十年,將電腦從房間大小的電子設備縮小到可以裝進口袋的智能手機。計算世界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那么在原子世界,現在是否會發生同樣的事情?
尼爾·格申菲爾德(Neil Gershenfeld)認為是這樣的。作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格申菲爾德在2003年幫助創建了第一個“微觀裝配實驗室”(Fab Lab):這是一個擁有各種制造工具,幾乎可以開發任何產品的小型實驗室,諸如用于雕刻材料的激光切割機和銑刀等等。Fab Lab允許普通人以波音或西門子才有的高精度方式制造產品。
2009年,格申菲爾德幫助成立了Fab基金會,幫助人們制造他們所需要而大眾市場又不提供的產品。印度農民使用Fab Lab實驗室來創建工具用于驗證牛奶的質量;肯尼亞一名工程專業學生為醫生制造了“靜脈探測”工具。到2016年,全球范圍內有超過1,000家Fab Lab實驗室。
然后,領導Fab基金會并被稱為“Lass”的雪莉·拉斯特(Sherry Lassiter)注意到,全球Fab Lab實驗室的總數每年翻番。它看起來就像摩爾定律!
現在有所謂的拉斯(Lass)法則,預測Fab Lab實驗室的數量或相應工具將會每隔一年翻番。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情況?部分歸因于靈感(人們聽說這種實驗室后,,就希望擁有類似的實驗室)。此外與摩爾定律一樣,主要是因為技術進步:機器已經變得更便宜,也更加數字化。
如果拉斯法則繼續延續下去,個性化制造將會出現爆發式增長。大約十年之后,我們將有一百萬個Fab Lab實驗室。在30年內它將達到一萬億;它們將像目前散落在我們呢家中的電子設備一樣無所不在。
如果這真的發生了,它會如何改變生活?
在《設計現實》(Designing Reality)中,格申菲爾德和他的兄弟約珥(一位社會政策和管理學教授)和艾倫(一位視頻游戲高管)指出,在短期內——未來十年——我們會看到類似Kinko的情況,也就是本地商店幫助人們制作專門的物品。二十年后,這種制造模式可能會讓更多鄰里擁有定制化的產品。“大規模生產可能不會消失,”艾倫告訴我,“但它可能不再是經濟命脈。”大公司可能轉向銷售設計和原材料。
那么在30年后,當你擁有定制化產品時,你的生活會是怎樣? “沒人知道,”尼爾說,“這是一種關于消費和創造的完全不同的關系。”如果我們把事情做對了,我們完全可以用當地的材料制作產品,并在使用完畢后重新塑造成新的東西,這也就意味著浪費的結束。
現在來看,這只是一個假設。也許拉斯法則最終會消失,也許會延續下去。但格申菲爾德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認為Fab Lab實驗室可以創造一個對所有人和地球都更好的未來。
第一個障礙是讓人們相信拉斯法則將會延續下去。實物產品的世界似乎不如信息世界那么容易發生動搖或巨變。在自己家里制作圓珠筆和運動鞋看起來非常瘋狂,不是嗎?
當摩爾在1965年提出他的看法時,智能手機也是如此。(晗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