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面積僅有其平均店鋪面積的三分之一,但伴隨著8月5日200平方米的MUJI無印良品印度孟買Palladium購物中心店的開業,標志著該公司籌備四年進軍印度市場獲得實質性的進步,而印度零售市場的競爭亦趨于白熱化。
Muji無印良品印度首店
作為經濟增速最快的市場,印度已經成為零售商熱捧的最重要市場之一,甚至有望超越中國市場,而伴隨著印度允許外資獨立運營政策實施,越來越多的零售商正在對印度市場考察,以期成功進入。目前除Uniqlo優衣庫外,H&M、Gap蓋璞、Zara颯拉、Forever 21等均已進駐印度市場,并大肆擴張。
伴隨印度放寬外商投資限制,2012年即計劃進軍印度市場的MUJI無印良品母公司Ryohin Keikaku Co.Ltd.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在印度市場仍采取合營制,其合作方為當地知名零售集團Reliance Industries子公司Reliance Brands,并持有51% 的多收股權。
Ryohin Keikaku Co.Ltd.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總裁Satoru Matsuzaki表示,未來計劃每年在印度新增1-2間新店,并逐步讓每間門店能夠實現盈利,而9月份,Muji無印良品將在印度另一重要城市班加羅爾開設該市場的第二間門店。
據日經新聞援引研究機構數據,即使在繁瑣的進出口程序和沉重的關稅抑制下,2015年印度零售市場錄得雙位數增長至6000億美元,目前印度紡織品關稅高達30%-50%,Muji無印良品在印度的售價因此比日本本土高出60%,因此該品牌目前對于印度市場來說仍顯得較貴。
不過,Satoru Matsuzaki表示,印度將和中國一樣,成為集團國際市場的三大支柱之一,另一市場為美國。
據無時尚中文網數據,截止2016年5月31日2017財年一季度,該公司一季度收入錄得13.0%的增幅至875.36億日元;凈利潤同比增長27.2%至76.71億日元。
中國大陸市場仍然是Ryohin Keikaku Co.Ltd. 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主要增長引擎,2017財年一季度,Ryohin Keikaku Co.Ltd.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中國大陸市場銷售增長18.9%至133.84億日元,若按固定匯率計算,增幅更是高達28.8%,可比銷售增幅則為4.7%。即使在零售業極度低迷的香港市場,該公司銷售仍有3.0%的增幅至36.80億港元,固定匯率增幅和可比銷售增幅分別為1.6%和6.5%。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韓國等東南亞市場一季度收入總計219.78億日元,同比增長13.9%,固定匯率增幅和可比銷售增幅分別為5.0%和22.8%。一季度,Ryohin Keikaku Co.Ltd.株式會社良品計畫中國大陸、香港、臺灣和韓國等東南亞市場營業利潤錄得16.4%的增幅至45.03億日元,占比39.4%,較上年同期40.4%有所萎縮。
無論是MUJI無印良品的設計、價值取向,以及涵蓋服裝、家居、食品的產品范圍都是當下中國消費者生活方式轉變中最鐘愛的品牌性質。為此,MUJI無印良品過去一年亦大舉在中國擴張,2016財年和2015財年,MUJI無印良品在中國大陸凈增門店數量分別為32間和28間,而今年更是計劃凈增40間,期望在2017年2月底中國門店數量剛好達到200間。
除進軍印度市場外,MUJI無印良品還計劃在其核心的亞洲市場推出更多的零售概念以刺激需求,這其中包括 “Muji Cafe&Meal” 和“Muji Books” ,前者以目前爆發的咖啡、餐飲市場為主,而后者則比較類似目前同樣在中國市場火爆的臺灣“誠品書店”。
Satoru Matsuzaki稱,希望借主打設計和時尚類書籍的“Muji Books” 吸引更年輕的消費者,目前中國首間“Muji Books” 已經在上海的旗艦店運營,而明年將會在新加坡開設“Muji Books” 。
對于MUJI無印良品的未來,Satoru Matsuzaki稱該品牌需求會極大,因為消費者花巨資買奢侈品只為炫耀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而MUJI無印良品設計和質量均上乘的日常用品,豐富消費者的日常生活,這是生活方式轉變的重要驅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擁有45間MUJI無印良品門店的西南亞和大洋洲市場一季度表現極為強勁,增速甚至超過中國市場。該市場包括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澳大利亞四國,其中澳洲市場一季度同店銷售暴增35.0%,銷售按固定匯率計更是大漲214.5%,新加坡市場同店銷售同樣大漲24.2%,泰國市場同店銷售亦有12.6%的增幅。西南亞和大洋洲市場一季度整體可比銷售錄得18.9%的增幅,同比凈增6間門店。2017年,MUJI無印良品將進軍越南市場,并計劃在上述新市場中的每個市場每年新增兩間門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