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對白帽黑客五味雜陳
針對這一事件,安全媒體“安在”也以研討會的形式進行了討論。諾亞財富安全負責人顧全民認為,之前他們也收到過類似白帽提交的漏洞。這本來也是一件好事,但是后來他們企業的安全人員進到后臺發現,這位“白帽”黑客做了兩件事情,但其告訴企業一件事情。這就讓企業與白帽之間很難建立信任關系。
萬能鑰匙安全負責人、安全專家龔蔚(Goodwell)認為,在整個白帽生態中,企業才是綿羊。龔蔚對白帽生態的發展也提出了相關疑問,如白帽子到底白在哪里、白帽的衡量標準、行為準則、訴求等。
小米云平臺安全與隱私部首席安全官陳洋在烏云白帽大會上也表示,從廠商角度看,廠商有很重要的職責來保護用戶的數據安全。廠商自身一方面會用各種方法去發現并解決問題,白帽子這么多年在幫助企業發現很多盲點,提升了廠商的安全程度。沒有白帽子的支持,企業的安全就會落后很多年。但是,廠商也比較害怕白帽子。白帽黑客一些善意的測試,企業比較歡迎。但有時這些“白帽”的測試,有時會導致數據泄露或破壞。有的黑客甚至有些打著白帽子的旗號,去拖庫、交易這些數據。
陳洋認為,企業與白帽黑客之間應該是共同促進的關系。一方面白帽黑客能幫助廠商提高安全,另一方面廠商也可以與黑客做一些精神、物質方面的合作。但對用戶的數據產生侵犯,就會觸控法律紅線。
對于企業代表的顧慮或者質疑,白帽代表九少一一予以回應:白帽發現漏洞的時候,肯定需要去驗證這個漏洞是否存在,以及漏洞會造成的危害有多大。所以,它應該有一個用戶的數據表。自動化抓取數據表速度是很快的,可能會造成數據有一些下到自己電腦上。從法律上來講,數據是存在的,但關鍵看目的,是用來驗證這些漏洞,還是做一些其他非法的項目。而且,白帽一般挖到漏洞,是會提交給第三方平臺,再由第三方平臺去通知廠商,只有少數的白帽會直接聯系廠商。
不要低估網警的水平
有的黑客認為其在滲透過程中操作很規范,甚至有人使用多重代理,認為相關部門很難取證。但中科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中國電子學會計算機取證專委會主任委員、公安部三局特聘專家丁麗萍則認為,電子取證的水平已經很高,黑客不能低估網警的水平,不要心存僥幸。
據丁麗萍介紹,對于電子證據,業界已經有共識,認為電子證據是下一代的證據并已經獲得認可。符合“三性”(真實性、相關性、合法性)的電子證據能夠獲得法庭的采用。白帽黑客需要了解警察取證的知識,在測試過程中,可以保留一些能夠獲得認可的證據,以便能夠證明自己的清白。
在2011年底各大平臺被拖庫事件及斯諾登事件后,網絡安全正受到各方的關注。除了用戶的隱私,企業安全外,還有國家層面的網絡安全。新興事物的發展要快于法律規范的定制,是一個普遍現象,世紀佳緣袁煒這一事件,無疑在規范網絡安全測試行業及黑客的行為中,將成為一個里程碑式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