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專業化
提到比特幣的“挖礦”,對一般人而言通常是難于“腦補”的。
所謂“挖礦”,是指利用能夠提供超高運算力的主機(礦機)提供運算力,從而獲得以比特幣形式發放的獎勵的過程,而從事這項活動的人,也被稱為礦工。
日前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互聯網金融實驗室與火幣網發布的《2014-2016全球比特幣發展研究報告》(下稱《比特幣報告》)指出,礦機的整體算力、挖礦成本以及比特幣的價格將對挖礦收益起到決定性作用。
“算力越大,對比特幣網絡整體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越好。由于比特幣產出是恒定的,對單個挖礦單位來說,算力占比決定能挖到的比特幣數量占比。”《比特幣報告》指出“系統算力總量、單位算力成本、比特幣價格決定挖礦收益;在比特幣產生量穩定的情況下,降低挖礦成本(如提高礦機效率、降低電費)可以提高挖礦的收益。另外,就只有比特幣價格提升才能讓挖礦收益更高。”
由于全球參與挖礦的人員越來越多,因此單礦機挖中比特幣的概率也微乎其微,因此圍繞著礦機的專業能力和挖礦的規模效應,一些公司也應運而生。
例如創辦于2013年的比特大陸,就是一家比特幣挖礦專用芯片和礦機的研究、開發銷售企業;據其網站顯示,該公司的一款最新礦機芯片的算力可達74GH/S,其單價接近3000元。
“目前用于比特幣的這類芯片的運算能力基本是各類芯片中最快的了,但它們處理不了復雜的問題,就只能用于挖礦,散熱等方面的東西都是經過設計的。”一位接近比特大陸的人士表示。
此外,為解決比特幣的挖礦概率問題,在比特幣可無線分割的基礎上,部分礦機商和比特幣平臺還自主研發了“礦池系統”,即開發一種軟件系統,讓分散在各地的單礦機實現互聯,接入同一礦池,實現收益成本的均攤。
“單礦機運作基本上是抽獎,一般什么都挖不到,進入礦池相當于大家一起抽獎,然后平攤中獎的成果,這樣的話會讓收益固定化,這也解決了比特幣挖礦收入不確定的問題。”前述“挖礦”人士表示。
據QuKuai網的礦池算力統計分布顯示,截至7月12日,全世界高達62.92%的算力集中在國內的四個礦池商手中,即F2Pool魚池(19.21%)、螞蟻礦池(18.54%)、幣網(13.25%)、比特幣中國(11.92%)四家。
針對挖礦的生意,亦有一種形態名為“礦場”,即為礦機運算提供適合的環境與場地,進而實現功效最大化的目的。
“目前礦場這個事做成公司的還比較少,每家公司可能會有自己的礦場,然后把它整體接入礦池。”火幣網一位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