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征信行業將首度引入獨立董事,從公司治理角度規范征信公司運營。
7月5日,《國際金融報》記者獲悉,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摩根大通銀行前中國區行長賁圣林將出任芝麻信用獨立董事,并以第三方身份對芝麻信用獨立性、用戶權益保護等事項發表獨立意見,并行使相應職權。
在引入獨立董事的同時,芝麻信用表示,已從公司主體獨立性、組織機構獨立性、辦公場所獨立性、財務獨立性、系統獨立性、關聯交易管控、業務開展獨立性、數據獨立性、內控流程和制度保障的獨立、內外部審計等十個方面確保公司的第三方獨立性。
其中廣受關注的數據源方面,已有超過90%的數據合作伙伴來自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之外。此外,芝麻信用服務的客戶90%以上和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沒有投資、業務關系。芝麻信用合作流程、產品、服務對包括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旗下企業在內的所有商戶都一樣,沒有區別,100%一致。
在一份通報中,賁圣林表示,信用會成為“互聯網+”新常態時代的重要支柱,有助于優化社會資源配置。認同芝麻信用讓世界因為信用所以簡單的理念,很高興接受芝麻信用邀請出任獨立董事,將從用戶、學者的獨立視角看待芝麻信用公司的運營。
據悉,賁圣林有權提議芝麻信用召開臨時董事會,可向董事會提議聘用或解聘會計師事務所;就聘請外部審計機構或咨詢機構提供審計或咨詢意見;將就涉及公司個人客戶合法權益、公司業務獨立性與公正性、生產經營信息或公司信息安全等重大事項等發表獨立性意見。
資料顯示,賁圣林現為浙江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曾先后擔任荷蘭銀行高級副總裁、匯豐董事總經理兼工商金融業務中國區總經理、摩根大通銀行前中國區行長及摩根大通環球企業銀行全球領導小組成員等職位。
根據芝麻信用相關資料,其數據來源覆蓋借貸、支付、出行、住宿、公益等數百種場景,包括電商數據、互聯網金融數據、公共機構數據、合作伙伴數據、用戶自主上傳數據等。
以最高法失信被執行人(老賴)數據為例,2015年7月,芝麻信用專線直連最高人民法院,實時更新“老賴”名單,開創了第三方征信機構首次通過最高法官方授權、聯合開展信用懲戒的先河。截至2016年6月底,已懲戒老賴超過37萬人,超過2.8萬名老賴因此還清債務。
數據顯示,芝麻信用已經讓接近3000萬沒有傳統借貸記錄的人群有了直觀的信用評價,幫助1000余萬用戶獲得授信合計超過280億元,助力了普惠金融的發展。
芝麻信用法務總監聶正軍表示,芝麻信用對數據的使用有嚴格的制度規定和權限管控。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情形外,用戶信息的收集與輸出,無論是芝麻信用,還是第三方合作機構,都要獲得用戶的授權。沒有用戶的授權,無論是芝麻信用,還是各合作伙伴,都不能采集或查詢用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