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付費的延續性和挖掘長尾
移動互聯網時代,每當有新介質產生時迅速火爆的總是那些獨具特點或娛樂化的內容?;氐街R付費這件事上,當它得以有產品承載的時候,如何讓更多人從中受益并延長這種付費習慣成為了新的問題。
發布知乎Live的同時,知乎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為升級值乎2.0版本做準備。這段時間里,用戶對產品的真實反饋和來自于數據上的變化讓周源認識到,過于娛樂化的東西在短期容易引起關注,但是否能夠長期留存還要畫個問號。
周源發現,在值乎1.0發布期間,用戶人群更多集中在IT互聯網圈,其中也會有一些娛樂相關的內容冒出來,不過這些內容在有用性和持續性上會出現問題。
而知乎Live和知乎一樣,初期采取邀請制,然后逐步開放。這樣的結果是,場景明顯被拓寬,知識、經驗、簡介的交流得以在更多場景中體現;另外就是,用戶可以更多維度的溝通,甚至可以從內容中得到服務。
如果你梳理過知乎Live里面的內容就不難發現,它既包含興趣類的,也包含咨詢和提供解決方案的。例如“北美學校申請和找工作的經驗”、“談談外匯高頻量化交易”、“這么買保險,不吃虧”這樣的話題。“這樣的內容場景是可以多層次拓展的。”
“知識市場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延續性,它應該更長尾,更有針對性,同時它得盡可能幫助那些專業人群、提供專業判斷和專業內容的人,(使之)能夠跟消費者匹配上。”周源對記者說。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分答身上。分答的火爆與名人效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比如在分答發布會現場,他們請來了投資人之一馬東、《奇葩說》第三季學員代表、著名歌手許飛等,分答最近推出的App啟動界面還寫到,“值得付費的語音問答十萬知識網紅等你來問”。
王思聰、章子怡、佟大為、海清等名人涌入,無疑給分答帶來了光環效應,而當這些名人大V退去,還有多普通人會使用這樣一款產品,也是姬十三和他的團隊考慮的問題。
為了看清真實的發展數據,分答團隊內部會標記每一次極端的用戶行為時間點(也就是有明星參與問答的時間點),然后再去看產品的整體變化。姬十三說,即便是這樣,分答在上線第五、六周時數據相比前兩周也翻了一倍。
“知識經濟和粉絲經濟并不對立,反而粉絲經濟是知識經濟的放大通路。”姬十三說。在明星帶來大量關注和流量的同時,分答開始格外關注各個垂直領域內專業知識的服務建設。據分答方面提供的數字,截止發布會前,醫學領域答主5028人、教育類答主4366人、職場導師3371人、科研科普工作者1881人。
姬十三說,接下來分答會花很大的力氣去打造各個領域的專業的答主,讓這里面更有專業的服務真實的呈現出來。
“我們不是慢公司”
注重長期內容積累、離錢很遠的公司在互聯網圈里很容易被扣上“慢公司“的帽子,比如知乎、果殼、豆瓣、雪球等等,但身處其中的周源和姬十三不以為然。
知乎和果殼已經成為互聯網年輕一代用戶交流分享彼此知識經驗的陣地,尤其是現在,知乎上有越來越多關于社會事件的討論并被媒體引用。
從團隊組建到第一個版本上線并引爆朋友圈,分答僅僅用了十多天的時間,這樣的執行力的確讓人驚訝。元璟資本是分答A輪投資方之一,他們對記者表示此輪融資僅用了兩周時間。
即便到今天,分答依然保持著每天不少于一個版本的迭代速度,iOS版已于26日上線。目前,限時重錄、過期免費答、追問等功能也已經上線。在未來,分答答主可以根據意愿開通語音服務,為用戶提供更加豐富和持續的知識服務。
“我其實覺得沒有所謂的慢公司”姬十三說,一個公司的快慢并不是自己選擇的,公司該快的得快,有時候也要慢下來。
他說,果殼是一個科學性的社區,它很特別,我們不愿意讓它快速涌入用戶,所以會更慢地去做。而分答不一樣,分答本身有著交易屏障,不怕有大批用戶涌進來甚至是稀釋它。“快和慢是成熟的團隊在不同時間的不同選擇。”
另一家“慢公司”知乎,截止2016年5月,已經擁有5000萬注冊用戶、平均日活用戶量達到1300萬,人均訪問時長33分鐘,全站累積了1000萬個問題,3400萬個回答和3500萬個贊同。
在運營的第六個年頭,知乎像是走上了快車道。周源在知乎“鹽Club”的現場展示過一張圖表,大概說的是2016年知乎月PV超過50億,是2015年的20倍。
在周源看來,這種快速增長顯得順理成章。“我們所有產品都過了單純靠流量增長的階段”。
時間退回到知乎剛剛上線的前兩年,當時采取的都是邀請制。這樣的結果是,慢慢的,知乎“就像是一個人口基數停止增長的城市,開始漸漸缺乏足夠的多樣性。”周源曾在《知乎為什么》這樣寫道。彼時的知乎需要一次改變。
于是他們開始思考如何讓新用戶以更快速的速度增長,以及如何降知乎的價值推廣給更大眾的用戶群。結果是推出了“知乎2.0”計劃。
2013年3月,知乎完成了從封閉邀請制到開放注冊的轉變。這一轉變讓其在2013年得到了10倍增長,注冊用戶從40萬增加到400萬,月活躍用戶數也從200萬上升到3500萬。
這印證了周源所說的:不再那么重視流量增長的前提是,當基礎建設做好時,它的生命力自然會變強。
說到“慢公司”,周源認為“謹慎”二字或許更加合適。比如知乎在每上線一個新產品時會在內部不斷測試和快速迭代,直到真正成熟時才推向公眾。
這樣的節奏在值乎和知乎Live兩個產品身上得以體現。除了將值乎更新到3.0版本,6月14日知乎在知乎Live和值乎的基礎上又發布了“值乎公眾號工具”,
現在,值乎的時間限制也有了新突破,回答者可以錄制2分鐘長度的語音。
“我從來沒覺得知乎是一家慢公司”,周源對記者如是說,科技公司不應該是慢節奏的,這不是優勢;慢不等同于沉穩,你可以很快,但是你還是可以很穩。“科技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或者說萬有引力是什么?就是不進則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