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Telepolis網站12月6日發表題為《美國和西歐軍工企業壟斷市場》的文章,作者為弗洛里安·勒策,編譯如下:
武力沖突和可能會演變為武力沖突的關系緊張對軍工業及其所在國來說永遠都是賺錢的機會。此外,眾所周知,戰爭是測試新武器系統并向可能的興趣方進行演示的機會。最后,在軍事部門(特別是軍工行業)創造就業機會并帶來稅收的也可能是國家的經濟刺激計劃。
盡管比例略有下滑,提供武器和軍事服務的美國軍工企業仍繼續主導全球軍售市場。但西歐軍工企業也屬于最大的企業之一。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稱,美國和西歐公司在全球百大軍工企業的銷售額中占了80%以上。
該研究所再次指出并通過數據證明了一個驚人的事實。人們通常會認為,美國在冷戰期間的軍備開支要比冷戰結束之后高。然而看一下該研究所的數據就會發現,隨著9·11事件、阿富汗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的發生,美國軍備開支不斷猛增。在越南戰爭時,美國的軍事開支達到5500億美元,而2010年卻有8000億美元花在了所謂的“全球反恐戰爭”上,這超過了1949年以來的任何一年。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從1988年才開始對俄羅斯的軍費開支進行調查,該國的軍費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在3%至4%之間,但從2011年起俄羅斯的軍費開支開始增加,到2015年時占到了國內生產總值的5.4%。這相當于910億美元,所以很多人所說的“俄羅斯威脅”實際上相當有限。
無論如何詮釋這些數據,有一點是清楚無疑的,那就是美國仍在力求保住它最強大和最具技術優勢的世界大國地位,到目前為止它也的確做到了,盡管俄羅斯和中國增加了軍費開支。如果只看全球百大軍工企業的話,那么美國企業迄今為止同樣高居榜首,統治著武器與軍事服務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