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晉江公布的3組數據很提氣:今年1—2月,晉江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2%,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工業用電量17.69億千瓦時、增長2.1%。經濟增速之“穩”、投資信心之“進”、民營企業之“韌”,為“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寫下新注腳。
激蕩春潮,千帆競發。晉江經濟何以“愛拼會贏”?從殷殷囑托里尋找答案。
2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民營企業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新時代新征程民營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廣大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大顯身手正當其時。
大拼民營經濟,如何破浪前行?當前,全球科技競爭不斷加劇,國際環境錯綜復雜,晉江上下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優化資金鏈、完善人才鏈,促進“四鏈”深度融合。找準融合著力點,激發耦合優勢,晉江正塑造“鏈”接新優勢,為創新發展“晉江經驗”、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縣域示范提供堅實支撐。
信泰5G智慧工廠
強化創新鏈激活“動力源”
自動糾錯的AI、可“調控溫度”的裝備、讓食品保鮮的薄膜……4月10日,晉江“科技趕集日”活動中,科技旋風撲面而來。留學科研人員化身“科技攤主”,將前沿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帶到食品企業面前。
這是晉江精心打造的品牌活動,每月兩度上演。晉江希望借此活動,為企業提供在“家門口”接觸最新技術的機會,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實現從“書架”到“貨架”的轉化。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從“跟跑者”向“領跑者”轉變,關鍵靠創新。
春節后上班首日,在省委、省政府召開的民營經濟代表人士座談會上,安踏集團董事局主席丁世忠第一個發言:“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深度融合’,這也是安踏集團近年來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安踏集團急需高強高彈3D打印鞋底制造關鍵技術。在“揭榜掛帥”機制下,中國科學院福建物構所聯合高校、企業等共同揭榜攻關,短時間內突破外國技術封鎖,研發出的“光固化3D彈性體”部分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在晉江,企業“出題”,科研院所“領題”、聯合“答題”,最終在生產線上“驗題”的創新路徑正被越來越多企業所熟用。
“嗖——”一枚生雞蛋從6米高的露臺拋下,落地瞬間輕輕彈起,蛋殼竟無一絲裂痕!
“奧秘是地上的石墨烯墊子,減震、防滑、回彈力強。”泉州市星達鞋服材料有限公司總裁莊剛松指著腳上的跑鞋說,這雙鞋的鞋底同樣含有石墨烯,一種可應用于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新材料。
自去年4月星達石墨烯鞋底片材量產以來,已出廠近60萬雙,帶動公司全年營收突破2億元,同比增長40%以上。
小跑鞋源于大創新。
幾年前,得知星達研發需求,晉江三創園主動牽線搭橋,幫助星達與福建海峽石墨烯產業技術研究院共建聯合實驗室。兩年內,該實驗室測試樣品170多個,石墨烯改性復合材料成本從每平方米2000余元降至100余元,碳板加工時間由8小時縮短至17分鐘。
搭建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高成長型高企”梯次培育鏈,晉江正推動“小升高、規升高、高升規”,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
這個春天,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技術驚艷全球,一向善于主動擁抱科技創新的信泰集團第一時間接入。
“信泰集團正處于傳統產業和高新產業相融合的階段。勇于創新、積極擁抱新技術變革、加快數字化轉型升級,讓信泰突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實現躍升發展。”信泰集團執行總裁許金升說。
許金升所言非虛。粗放式發展,讓信泰集團在2011年經歷了一次大危機。彼時,信泰集團的機器停了一半以上,甚至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正是依靠創新,信泰得以從危機中脫離。而今,高新技術產品收入占信泰集團全年營收70%以上,帶動業績節節攀升。
錨定創新不停步,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晉江結出累累碩果、崛起創新高地。
過去一年,晉江大力實施“高精巨新”四個倍增計劃,2024年新增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83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01家,高效運營13個高能級平臺,連續5年規上企業研發投入增長超20%。全年專利授權量14494件,增長14.9%,其中發明專利1058件,增長29.5%。
完善產業鏈夯實“壓艙石”
4月2日,晉江國際會展中心,泉州(晉江)內外貿高質量發展場景創新大會上,帶按摩功能的夾克、人工骨骼鞋、能任意彎曲的軟瓷在內的27款“黑科技”驚艷首發。
聚光燈下,晉江服裝、制鞋、新型材料、大健康食品、陶瓷、雨傘產業萬眾矚目。從實驗室到國際展臺,晉江向全球客商展現傳統優勢產業的“進化密碼”。
傳統產業是晉江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拉高“長板”、打造“跳板”,這些年來,晉江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推動產業鏈縱向延伸、橫向拓展,招引上下游集聚落地,壯大產業生態圈。
既有產業“從有到優”,一個園區可見真章。
左右樓就是上下游、產業園就是產業鏈、工作圈就是生活圈——永佳智能裝備產業園里,入駐企業忙裝修、趕生產。
這一方天地,現已招引30多家企業入駐成果創投孵化中心。其中,博璋智能不僅自己入駐,還“呼朋引伴”,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五持恒科技公司、新時達機器人公司也推介進來,構建起“左右樓就是上下游”的鞋機智造生態圈。
園區入駐企業泉州鵬太機械負責人直言:“上下游企業入駐后,在園區形成了強有力的配套,產業協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這對于企業內部降本增效、練好內功有很大幫助。”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晉江勾勒出發展“上行線”。
針對產業鏈條的薄弱環節,晉江早在2012年便開始部署,不斷引進高水平科研平臺,鼓勵企業與高水平科研平臺進行產學研合作,進一步補齊鞋服產業鏈短板。
落戶10年,中鞋革晉江院從最初3人的規模發展到如今70多人,與晉江500多家企業開展合作,提供標準檢測、科技研發、應用推廣等服務。
如今,晉江已引進建設4大高校、12家高水平科研平臺,涉及領域從傳統鞋服行業到新興產業,實現主導產業科研平臺全覆蓋,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在新產業培育壯大上,晉江以高起點建鏈,集成電路、醫療健康、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
集成電路“芯”產業是晉江這片熱土上“種”出來的又一個百億元產業。
百億背后,是晉江市委、市政府產業布局的“驚險一躍”。2016年,晉江對外宣布一個“驚人”的決定——舉全市之力發展集成電路產業。
質疑聲隨之而來:“做鞋子的能做好芯片?”晉江人“不輸陣”,用行動作出回答——制定國內首個集成電路人才認定標準,建立4個高水平科研平臺和3個科創基地,設立規模逾百億元的產業專項基金,推動南翼國家高新區從零起勢……“我們計劃到2035年‘再造一個晉江’!”晉江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許國鑫語氣堅定。
如今,這顆芯片“種子”已經生根發芽,成為晉江產業經濟新的增長極。
數據顯示,目前,晉江集成電路產業筑鏈成勢,已落地勝科納米、中探針、穎華、華清、三伍微等50多個產業鏈項目,總投資超1000億元,逐漸形成覆蓋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封測、裝備材料、配套、終端應用等全產業鏈的產業生態。
融資金人才筑牢“硬支撐”
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滋養。
晉江市財政局近日傳來好消息——晉江市聯合人民銀行泉州市分行、泉州金融監管分局、外匯局泉州市分局,出臺《財政金融協同支持晉江市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通過“財政+金融”協同發力,打造優質資金鏈,助力晉江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其中,人民銀行泉州市分行安排再貸款專用額度10億元,設立“晉江市制造業技術創新專項資金貸款”,綜合運用科技創新再貸款,為科技型、創新型企業提供優惠利率貸款支持。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潯興拉鏈自主研發生產的航天服拉鏈第九次登上太空。“看似小小一根拉鏈,涉及14個一級學科、44個二級學科,材料、結構、設備、功能等上百道工序,處處皆創新。”潯興拉鏈總經理何國平表示,航天服拉鏈非比一般,航天任務對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安全性有著嚴苛的要求,且使用過程中不能有任何卡頓故障風險,要確保產品足夠精密可靠。
創新研發和設備更新都需要大量資金。在潯興拉鏈面臨資金缺口之際,農行晉江支行第一時間制定金融服務方案,為其提供短期流動資金貸款。2020年—2023年期間,農行晉江支行向潯興拉鏈投放貸款超2億元,持續助力企業升級改造。
資金是產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的“血液”。晉江加快產業母基金投資運作,著力放大基金效應,去年新增3只政府引導基金和1只母基金,打造“1+X”產業基金矩陣,全市政府投資基金規模累計超300億元,做大做強“晉金私募匯”和“南翼”基金集聚區,新增注冊基金12家、規模超14億元,累計超240家、規模超200億元。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四鏈”融合越向縱深推進,越需要人才資源協同整合。
縣域創新資源匱乏是普遍現象,晉江卻以人才飛地機制破解困局。
去年以來,晉江在武漢、深圳、西安設立“人才科創飛地”,實現“研發在外地、轉化在晉江”的創新協同。而在晉江本地落地的12家“國字號”科研平臺及香港理工大學晉江研究院,已累計為企業攻克技術難題771項,技術服務收入達3.39億元。
以產業集聚人才,以人才助推發展。多年來,晉江“求”人才不拘一格,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企業認定的人才,政府每月發放補貼。
如今,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主管、七匹狼公司高級制版師胡牛崽每月能領到4000元政府津貼,申請的20萬元購房補助也已獲批,子女上學還有優惠政策。“人才政策不分本地人、外地人,我感覺自己就是晉江人。”胡牛崽說。
在資金鏈和人才鏈融合提供的堅實要素保障基礎上,晉江產業生態持續優化,越來越多企業嘗到“融”的甜頭。
放眼晉江,各產業間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正進一步深化,“四鏈”融合的布局地圖被一一點亮,煥發氣象萬千。
?。ㄓ浾?施珊妹 董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