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用地日趨緊張、產業發展空間逐漸飽和的晉江,如何再造一個“開發區”?
“破題的關鍵,不是地理空間上的再造,而是對現有用地進行騰挪拓展、改造提升,力爭到2025年實現空間容量、經濟體量、發展質量的翻番。”晉江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許國鑫說,通俗點說,就是在3年里,從同一塊地里掙出雙倍的效益。
而加快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就是晉江市確定的“圓夢”路徑——今年晉江市提出奮力推進“五個年”活動,其中之一就是“園區標準化建設推進年”。
據悉,當前,園區工業用地占晉江市工業用地的54.7%,規上企業入園率僅為29.81%,工業用地的效率、效益都有待提高。對此,晉江市提出,未來3年,將重點圍繞“優空間、提效益、促安全、增后勁”,力促規上企業入園率達60%以上,打造泉州園區標準化建設和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標桿。
作為泉州市園區標準化試點項目之一,日前,經濟開發區(安東園)標準化提升項目迎來一期工程的開工。這個以整個安東園區為基礎進行標準化提升的項目,將為晉江市紡織染整產業提供更強、更優、更廣闊的發展平臺,甚至對周邊地區染整產業產生“虹吸”效應,形成福建省染整產業重要基地。
擁有污水處理廠、熱電廠、自來水廠及完善的市政設施配套的安東園,可以說是晉江乃至周邊地區紡織染整產業的“鳳凰巢”。2021年度,園區總產值達214億元,吸引向興、華宇、鳳竹、海天、佳福等紡織染整行業龍頭企業入駐。
“但園區仍存在面料后整理產業基礎薄弱、產業鏈不完整、用地低效等問題。”許國鑫坦言,這既束縛了園區企業的高質量發展,也無法滿足晉江市紡織染整產業和體育用品產業未來長遠發展的需求。
在分步實施的安東園標準化提升項目中,將圍繞紡織服裝產業鏈的補鏈強鏈升鏈,引進、補齊織造、印染、整理全工藝流程產業項目,并實施園區功能配套完善工程,將安東園打造為集新品研發、高端印染、面料后整理加工、布料貿易于一體的特色標準化園區,帶動區域總投資約60億元,新增年產值50億元、年稅收1.6億元。
這只是晉江經濟開發區加快推進工業(產業)園區標準化建設的項目之一。
今年,經濟開發區策劃了12個園區標準化試點項目。未來3年,在政府產業規劃引導下,經濟開發區將通過國企主導,推動60萬平方米的園區標準化廠房示范建設,并帶動企業自行改造提升250萬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建設,為晉江產業發展提供更充足的空間供給。
在五里園,滿譽產業機械微工業園就是經濟開發區推動下的企業自行改造提升的項目之一。該項目將利用企業閑置的3.7萬平方米土地,建成4棟標準化廠房,引進高端鞋機制造,預計提高產能30%以上,新增年產值8000萬元。在斯蘭集團,企業600多畝的閑置地塊也將分步改擴建為標準化廠房,并引進鞋服配套產業。
與此同時,五里園區道路景觀提升工程、產教融合基地等配套項目也正逐步完善,實現園區專業化、功能化并行。
而隨著“全市一區”體制機制改革工作的推進,英林園、金井園、綜合保稅區等園區標準化建設項目的謀劃、開工、建設步伐也進一步加快。
?。ㄓ浾咴S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