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一場泉州晉江文化“尋根”之旅,昨日,晉臺兩地百對家庭傳統文化互動親子游活動圓滿收官。
連日來,在主辦方的安排下,兩岸家庭結對互動,通過走、觀、品、學,體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獨特的閩南風情,追尋晉臺兩地一脈相承的文化淵源,感受兩岸的同根同源。盡管只是短時間的交流,但兩岸的家庭,尤其是小朋友間建立起了真摯的情誼,臨別之際,大家戀戀不舍,互相邀約有緣再相見。
同根同源一家親 晉臺小伙伴“打成一片”
閩臺一衣帶水,這幾日,晉臺兩地家庭參觀游覽了鄭成功在晉江的讀書處、分靈遍布臺灣的安海龍山寺祖庭及閩臺緣博物館等充滿晉臺元素的地方,深刻感受了兩岸同胞同根同源的情誼。在晉江城市展館、博物館、五店市傳統文化街區等景點,品地道的風味小吃,則讓臺灣家庭了解到晉江充滿風韻的另一面。不少團員告訴記者,晉江在城市建設與保護傳統文化、傳統文物上達到了“完美和諧”。
來自金門的徐梓祐今年12歲,小小年紀就是個“文史迷”,對傳統文化頗感興趣的他說此行收獲滿滿,“五店市的一大片建筑讓我大開眼界,紅磚墻、燕尾脊、古厝群落,居然保存得這么完好,這些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徐梓祐說,以前了解傳統文化和建筑只能通過書籍和網絡,這次能夠親眼看到,他特別興奮,可惜時間太短,否則他真想仔細了解下每個文物和古跡背后的老故事。
美景佳肴不敵深情厚誼。最讓臺灣家庭感動的,是晉江同胞的熱情和真誠,趁著晚上的空余時間,晉江家庭邀請臺灣伙伴到家中做客,體驗傳統閩南的家庭生活。
而兩地的小朋友們,通過結對互動,參加才藝晚會,在晉江中小學生勞動技術教育基地進行拓展訓練,學習制作泥塑、面塑等傳統手工藝,小伙伴們都“打成一片”,兩地青少年也在心中根植鄉愁,建立了情緣。
“每個地方都很好看,我們無話不說,一起玩特別有趣。”8歲的薛肱宇從金門來,開朗的他和晉江小伙伴自然熟,“勾肩搭背”聊個不停。來自澎湖的何語涵笑容滿面地說:“學到不一樣的傳統文化藝術,還交到了好朋友,我覺得蠻開心的。”
以“書”會友 搭建兩岸互動平臺
龍泉書院“學家訓·習家規·熏家風”書畫筆會現場,兩岸家庭圍在一起寫書法,一紙書畫,將大伙的情誼深深地聯系起來。
來自養正中學的陳思綺學習書法已有十年之久,她拿起毛筆洋洋灑灑寫下“風獅爺小城故事館金門風獅爺電音團”十六個大字,贈予金門縣演藝團體暨街頭藝人發展協會會長黃志強“?;ベ洉ㄊ呛苡幸饬x的一件事,希望這個活動可以繼續延續下去,形成一個模式——今年我們來晉江交流,明年晉江的伙伴到臺灣互動。”
黃志強告訴記者,此行的臺灣青少年,每個人都懷揣著一點才藝,比如臺灣的 民俗才藝、鼓 藝、廟宇 文化的陣頭、街舞等等“,通過節目表演,大家可以展示自己的才藝,增進兩岸同胞的友誼,也能讓彼此的才藝得到互動交流。”
澎湖一小學校長王文瑞頗有感觸地告訴記者“,在澎湖,每個學校都實施書法教學,此行來了五個學校的校長,對書法教育十分重視。書法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希望借由書法教育搭建兩岸互動平臺,讓彼此更加了解、更加包容。此行寫下的書法作品,都很有紀念意義。”
話晉江印象 “ 有家的感覺”
在文化“尋根”之旅中,臺灣傳統文化促進協會總干事吳竹仙特別認真,每到一處,都拿起相機把一些印象深刻的內容記錄下來。
“這已經是我第三次來晉江了,之前都是匆匆走過,這次時間比較充裕,終于能夠好好地感受晉江的文化和內涵。”遇到記者,吳竹仙談起了他對晉江的印象“,來到晉江很有親切感,很舒服。這次來,覺得晉江在文物保護這一方面做得很棒,一些傳統建筑也保存得很好,五店市就是一個讓大家記住晉江的標志,讓人印象深刻。”
“來到晉江,感覺就像回到澎湖一樣,無論是飲食、氣候,還是文化,都有家的感覺。”王文瑞對晉江也是嘖嘖稱贊。 “在晉江,我感受到現代和傳統的并進,晉江能夠發現傳統文化的價值,并且下大力度將其保存、傳承下來,這很值得學習。”(記者 陳維曦 蔡斯洵 陳巧玲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