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北京舉辦的2013年中國城鎮化與企業家論壇上,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李鐵在談到中國面臨的城鎮化現狀與挑戰的時候表示,尋找一個適合中國城市化路徑的低成本的發展途徑,要建立長期的城市發展行為,遏制短期行為。城鎮化的問題核心是改革,而不是投資。
李鐵表示,中國所面臨的城鎮化和世界所有國家經歷的過程都不一樣。首先是大規模人口轉入的速度很快,在中國的城鎮化過程中,每年會有兩千萬人進入城市。其次是總量大,中國面臨城鎮化的人口達到了7.1億人?!霸谑澜缟蠜]有任何一個國家面臨如此多人口的城鎮化,中國因此在完成城鎮化的過程所積累和面臨的矛盾也是我們想象不到的”。
在李鐵看來,中國城鎮化面臨的最突出的矛盾包括數量性增長和質量性增長之間的矛盾,所謂數量性的增長指的是7.1億面臨城鎮化的人口,質量性的增長則是兩億多的外來農民工和一些流動人口在城市里不能享受基本的公共服務。除此之外,土地粗放型擴張和節約型利用之間的矛盾;就業低成本和城市發展的高成本間的矛盾;傳統工業發展模式和服務業發展滯后之間的矛盾等等,都是制約中國城鎮化進程的瓶頸。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李鐵認為,要在城鎮化的過程中注重從數量型增長向質量型增長的轉變,從粗放擴張型發展向資源集約型發展轉變,要強調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強調從“錦上添花”的政績發展觀向“雪中送炭”的民生發展觀轉變,更重要的是解決中低收入人口和外來人口的公共服務問題。
“怎樣給中小城市、小城鎮提供更多的活力,讓他們吸納就業人口,解決戶籍問題,解決公共服務的問題?怎么樣才能使我們的改革從經濟領域推廣到社會領域?”李鐵表示,尋找一個適合中國城市化道路的低成本發展途徑,就是要建立長期的城市發展行為,遏制短期行為?!俺擎偦膯栴}核心是改革,而不是投資”。目前一些省份已經開始圍繞怎么樣進行城鎮的基礎設施改革,降低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等等問題進行有益的嘗試。社會各界應該認識到,中國城鎮化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建立一個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配置資源的制度,達到這樣的目標,改革是最重要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