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發展的泉州
29日,各縣(市、區)、泉州開發區、泉州臺商投資區向大會匯報了開展大討論活動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一些突破本地區發展瓶頸、推動長遠發展的思路和針對性措施。
鯉城:用5至8年建成現代化美麗城區
今后5至8年,鯉城將爭取建設成一座功能全、品位高、帶動力強、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美麗城區。
鯉城將加快推進城市更新升級。古城區繼續走“保護利用改造復興”之路,加快推進美食街、縣后街、西街西片區等舊城區和市皮革廠、市工藝美術公司、市工人文化宮、市衡器廠等舊廠房改造。江南新區按照現代城市的發展定位和整體功能布局,加快推進龍嶺、站前大道、濱江新城、江南新城等片區開發建設。
此外,鯉城將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推動從“文化資源大區”向“文化強區”跨越。加快“一城一山一水”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大力發展創意設計、動漫游戲、工藝美術、演藝娛樂、時尚休閑為重點的創意業態。在提升現有源和1916、T淘園、六孔井等5個創意產業園區運營管理水平的同時,加快建設兒童創意體驗城、創意文化宮、印象海絲、海峽文化藝術創意城等項目。打造西街“六老”文化(老街巷、老建筑、老口味、老鄉音、老手藝、老習俗)、城南“金青龍、銀聚寶”兩大文化創意產業街區。
豐澤:促進快速形成四大新興都市商業圈
豐澤將推動產業發展體量和層次不斷提升,破解發展空間不足和產業轉型之困。
推進新片區開發建設和中心市區“三舊”改造,抓緊啟動華大南埔山片區改造,做好云山、東美等片區改造的前期工作。
主動對接和融入泉州“金改區”建設,全力打造泉州金融服務中心;以領SHOW天地獲批國家級廣告創意園區為契機,加快推進園區二期改造,力爭引進廣告創意產業和關聯企業500家、實現產值超100億元;致力發展總部樓宇經濟,加快建設東海、城東和北峰等三大總部經濟聚集區,3年內培育納稅超億元樓宇3棟,納稅超千萬元樓宇30棟,引進認定總部企業達300家;加快已基本建成的100萬平方米、在建或擬建的300萬平方米高端商業綜合體、商業設施等,促進浦西萬達廣場、東海灣太古廣場、城東中駿世界城、華大泰禾廣場等“四大新興都市商業圈”加快形成,培育產值超200億元的生產性服務業產業集群。
洛江:走差異化之路打造高品質城市新區
基于特殊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區位條件,洛江既要對接中心城市發展,又應錯位發展、差異化發展,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體系。
堅持抓龍頭、鑄鏈條、建集群,全力培育機械機電產業。
發展以創意、旅游、商貿、宜居、電子商務等為一體的文化產業,抓緊補齊三產短板。把陽江文化產業園乃至“167”核心區范圍捆綁成一個文化園區平臺,并申報省級以上的園區。由區級開發公司統籌推進文化產業發展。搭建陽江文化產業園、清源山北麓片區、仙公山—海西植物園片區等三大平臺。
洛江的后發優勢比較明顯,城市建設較有空間,也是中心城市不可多得的“綠地”,將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打造宜居宜業的城市新區。
泉港:緊抓石化主導產業謀劃產業多元化發展
泉港是省市石化產業發展的龍頭地區,首先將堅定不移抓好石化主導產業。到“十二五”末,通過聯合石化“脫瓶頸”改造,形成1400萬噸煉油、110萬噸乙烯年產能,力爭年產值突破1500億元,基本建成國家級石化產業基地。
著力實現產業的多元化發展,重點培育現代港口物流、糧油食品加工、紡織鞋服、新型(建筑)建材“新四大支柱產業”,近期將力促糧油食品加工、紡織鞋服“兩大百億產業”早日成型。著力構建“一帶三區五大產業”海洋經濟發展格局,加快發展海洋運輸、海洋生物、近海養殖、遠洋捕撈、漁業加工、濱海旅游等潛力產業,積極爭創海洋經濟強區。
另外,將著力構筑“三位一體”的城鎮化總體架構。力爭至2015年,中心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20平方公里,城鎮常住人口20萬人,城鎮化率達50%以上,初步建成綠色宜居石化港口新城。
石獅:“四聚”推進全域城市化發展改革
發展“聚人產業”:以“東方米蘭”計劃為抓手,做優紡織服裝制造業;以專業市場為龍頭,做大商貿物流業;以城市更新改造為契機,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以高新技術園區、海洋科技園區為依托,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建設“聚人城市”:編制全域一體空間統籌規劃,提升城市建設品位,加強景觀生態建設。
提升“聚人公共服務”:建立均衡優質的區域教育體系,財政投入向沿海五鎮傾斜,促進教育資源配置全市域均衡;改革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機制,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繼續推進藥品零差率銷售、“醫藥分離”的藥品管理和采購制度改革;搭建多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把外來人口納入石獅的住房保障體系;提供優質便捷社會服務,增強外來人口對石獅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創新“聚人體制”:實施全面居住證制度,探索行政體制改革,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創新社區管理。
晉江:“五個轉變”打造晉江經濟升級版
晉江將以打造“智造名城”為抓手,以新型工業化為主導,謀求突圍路徑,打造晉江經濟升級版。
推動拼搏型經濟向智慧型經濟轉變。晉江將鼓勵龍頭企業建設研發中心,整合創新資源,聚集創新要素,增加創新投入;加快構建產學研為一體的創新體系。
推動生產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轉變。依托現有制造業優勢,推動制造業服務化,大力發展2.5產業。
推動園區經濟向大平臺經濟轉變。重點抓好三大平臺:拓展園區平臺,進一步理順開發區管理機制,優化產業布局,完善配套建設,提升園區承載力,打造一批專業園、特色園、品牌園;完善城市平臺,推進新一輪戰略性、關鍵性的五大片區改造,推動城市更新、產城融合買入更加良性的循環;構建虛擬平臺,近期將與淘寶合作設立“晉江產品”專區,鼓勵品牌企業自主建立電商營銷窗口,培育本土電商平臺。
同時,推動品牌培育向品牌運營轉變,推動企業上市向產融結合轉變。
南安:石材、水暖廚衛邁向千億產業集群
今年上半年,南安292.62億元的地區生產總值證明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效。未來三到五年,南安升級版的產業集群將展現在世人面前。
通過制定石材、水暖廚衛、機械裝備產業發展規劃,南安力爭經過三到五年的努力,打造石材、水暖廚衛兩個千億產業集群和機械裝備500億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金融服務、研發設計、文化創意、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培育壯大旅游、海洋經濟等新興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將通過鼓勵研發,培育一批億元以上的“科技小巨人企業”。加快南安現代服務性金融先行區建設,拓寬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渠道。另外,充分發揮在外南安人多、資金力量雄厚的優勢,深化打造“回歸之城”。
未來的南安,還將以小城市標準規劃,加快水頭和侖蒼、羅東、梅山、洪瀨等省、泉州市試點鎮建設,促進城鎮基礎設施與中心城區對接。抓緊實施“沿海提升”和“北部振興”工程。
惠安:發展“大師經濟”建成閩南文化綜合體驗區
今后,惠安的產業將從“低小散”走向特色明顯、優勢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的產業體系。
中化1200萬噸煉化、泉州修船項目資產重組、華潤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等項目的推進,將推動惠安重化工業鏈條的上下擴張和兩頭延伸,填平補齊產業鏈關鍵缺失環節?;莅矊⒘幨a業集群在2015年達到700億元。
石雕業作為惠安的傳統特色產業,將往藝術化、個性化方向發展,注重培育設計師品牌,組建大師創作團隊,發展大師經濟,提高雕藝產品價值。今后,建筑業將與石雕相結合,托大園林古建、外墻裝飾、建筑干掛等市場份額。雕藝文化創意產業園玉雕基地、中標建筑低碳產業園和中國雕藝城的落地,將讓惠安在2015年力爭使建筑建材產業集群達到500億元。而食品飲料產業,也有望在2015年達到200億元。
另外,惠安也將更加深入地保護和挖掘傳統文化資源,打響“惠安女服飾”、“惠安石雕”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鼓勵民間興建雕刻藝術館及大師工作室,加強惠東文化生態保護示范區建設,建成閩南文化的綜合體驗區。
安溪:“小葉變大業”構建中國大茶都
“跳出茶葉做大茶產業、跳出安溪鐵觀音做中國大茶都”。今后的安溪鐵觀音,將真正“小葉變大業”、“一業帶百業”,至“十二五”末,茶產業產值達150億元以上。
依托福建農林大學安溪茶學院、茶博會、中國茶都等龍頭項目,帶動茶會展、茶教育、茶機械、茶包裝、茶用品和茶旅游等行業發展,打造一個輻射全國的茶葉全產業鏈高端平臺。
繼昭德茶葉和大坂生態在天交所、香港OTC掛牌交易后,大自然茶業也在香港成功上市。目前,安溪還有上市后備茶企8家。未來,安溪將打造茶企上市梯隊,引導扶持一批茶企加快改制,通過進軍資本市場,進一步做大做強。
另外,安溪茶業電子商務產業園規劃建設也正在加快腳步。安溪通過落實配套優惠政策、提供人才引進、管理培訓、品牌推廣、授信貸款等服務,引導現有180家電商企業和800多個個體經營戶,以及上萬家在網上開通茶業營銷業務的網商,集約集聚,規范經營,實現網上茶市和網下茶市同步發展。
永春:桃溪流域生態經濟區探索保護開發新經驗
今后,永春將著力打造特色產業和支柱產業,推進現有產業的轉型升級和潛在產業的培育壯大。
永春將力爭到2015年,培育50家以上納稅超過1000萬元的企業,培育100個以上產值超百億的項目,培育20家以上產值超10億的企業,把輕紡鞋服產業打造成200億級產業,把新能源新材料產業打造成百億級產業,并為“十三五”期間生物醫藥和香產業培育成為百億產業集群奠定基礎。
桃溪流域綜合治理的“蝶變效應”,為永春快速推進綜合治理工程全面鋪開、做強做大,保持“桃溪治理模式”在全省的領先地位奠定了堅實基礎。未來,永春將結合實施山美水庫生態環境保護試點項目,進一步整合設計流域綜合治理的項目。桃溪流域承載著全縣一半以上的經濟總量,永春將探索桃溪流域生態經濟區建設,注入生態理念,遵循區域生態經濟功能特性,探索流域保護、治理、開發的新經驗。
德化:打造“中國瓷谷”“中國陶瓷夢谷”
未來,德化將打造實力瓷都、文化瓷都、美麗瓷都、幸福瓷都、清純瓷都“五個瓷都”。
以打造“中國瓷谷”、“中國陶瓷夢谷”為方向,德化將全力打造陶瓷業升級版。通過建立健全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科技創新平臺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動瓷雕、工藝瓷和日用瓷三頭并進,延伸陶瓷機械、陶瓷包裝等產業鏈條,促進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與陶瓷產業相結合,加快陶瓷文化旅游、陶瓷特色物流園區發展,開展德化名瓷的全國巡回展,推動陶瓷產品從制造向研發、設計、營銷等高端環節轉移,推進陶瓷觸角向高端科技陶瓷、文化創意轉型。
加快國家火炬計劃德化陶瓷產業基地、國家外貿出口轉型升級示范基地和國家日用陶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設,創建國家級陶瓷產業園區、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升級電子商務示范園區,打造中國茶具城、國際陶瓷藝術城和全國性陶瓷電子商務產業基地。
泉州開發區:獅子山商務園盤活1.24平方公里發展空間
今后,泉州開發區謀劃實施獅子山商務園項目,將獅子山區域、舊鋪片區、現代城等整片進行統籌布局,連片開發,在清濛園區盤活1.24平方公里的發展空間。獅子山商務園將形成以總部辦公、研發孵化、產業金融等為主要功能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成為轉型升級核心區。
另外,海峽股權交易中心泉州運營中心將于近期正式運營,泉州開發區將打造成為全市貫徹落實金改工作的重要載體。目前,區內5家上市公司總融資額56.55億元,已有上市后備企業17家,經省證監局公布的上市備案企業5家。去年設立的泉州股權融資服務中心已引進19家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創業、股權投資機構,為全市25家企業引進創業投資、股權投資資金3.12億元。
泉州開發區還將規劃建設網商聚集園,打造電商總部、電子商務創業孵化中心、電子商務倉庫和電子商務物流企業為一體的綜合電子商務產業基地。
臺商投資區:三個城市片區開發全面啟動
目前,泉州臺商投資區正加快完善市政配套設施,14條道路工程加快推進,湖東片區、秀涂片區和白沙片區等三個城市片區開發全面啟動,金嶼大橋、百崎大橋和濱海試驗段前期工作正順利開展當中。
大項目的建設也正在加快,海峽軌道客車、玖龍紙業、鈞石能源等產業項目建設順利,新增項目22個,投資總額285.7億元,其中臺資項目5個,投資額15.73億元;在談項目35個,重點在談項目15個,其中臺資6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