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6月23日訊 今天是泉州中考的最后一天,上午8:30~10:00考物理,10:30~11:30考化學,均可攜帶計算器(無存儲、查詢和編程功能)進入考場。這兩個學科考完后,2015年泉州中考便落下帷幕,61884名考生將迎來難得的假期。
昨日是中考第二天,也是考試科目最多的一天:上午考數學,下午考思想品德、歷史??忌鷤冊诟鱾€考試科目里快速切換頻道,今年各科的命題有了怎樣的變化,難點在哪里?本報第一時間,請來泉州市中考命題組專家解析泉州中考數學、歷史、思想品德試卷,供考生和老師參考。
數學:命題多些創新
與往年一樣,今年的數學中考在維穩和創新上又有新發展,既保證中考的穩定性與基礎性,又非常重視學生的能力甄別。命題組構建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數學問題,考察學生的數學推理、邏輯想象等高層次能力,以更真實地評價學生的學業成績。試題的特點主要有兩點:
1.題設更活潑真實
考題以學生熟悉的社會生活為背景,如“剪紙、折紙”、“行程”等為背景,巧妙構造適量的問題真實、情境開放性試題,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考查學生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并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對各種數學模型的考查,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數學模型描述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能力。
2.考察高層次能力
今年的命題相較于往年多了些創新。一些試題將數學知識、技能、方法和思想自然而有機地結合起來,構建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數學問題,讓學生能夠在考題上展示推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與創造力。如從“圓周角”的本質、“函數圖像”的特征切入,賦予一個全新的背景、有層次全新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逐層逐級從變的現象中發現不變的本質,從不變的本質中發現變的規律,將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自然地區分出來。
這種命題方式,靠“題海”訓練和強化記憶很難獲取高分,更能客觀、真實評價學生的學業成就,有效考查學生的理性思維品質、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體現“過程教育”的價值,引導教學關注生活情境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的過程,注重知識間的生成和聯系,讓問題“返璞歸真”,讓學生感受數學解答是“言之有理”的,從中培養理性思維和數學能力素養,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和有個性的發展。
思想品德:考題有區分度
作為開放考的科目,今年的思想品德考題涉及對外開放、先進人物、創新、生態文明、互聯網+、校園暴力、食品安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個全面”、依法治國等,具有鮮明的基礎性、時代性、實踐性的特征,較好地實現學業考試與升學考試的統一。試卷的亮點集中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著重考察誠信、價值觀、責任感
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及國情是思想品德的四大內容,試卷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利用主題或專題,把四個方面的內容融合起來。試題加大學科內跨年級、跨單元知識的整合,著重考查“講究誠信與加強自我保護”、“踐行價值觀與增強責任感”等內容,注重知識內在聯系和知識系統性的考查。
2.有效考查學生綜合能力
試題通過創設情境,要求學生從文字、圖片等材料中提取、解讀有效信息。試卷難度等級為8:1:1,并具有一定區分度,有效實現中考對學生水平和選拔的測試功能。試題突出能力立意,著重考查考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積極探索論證、評價、探究等較高層次能力的考查方式,有效地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
3.考察對重大時事內容的理解
試題緊密聯系社會熱點,試卷以2014~2015年度時政為素材,著重考查“生態文明、互聯網+、校園暴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依法治國”等重要內容,對時事知識的考查不再僅是簡單的識記,而是對重大時事內容的理解,做到活而不難,是對時事考查方式的一個突破。
4.選題源于日常
“享受健康網絡交往”“防范侵害,保護自我”“學會用恰當方式與異性交往”“孝敬父母”,今年的考題更符合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選材源自學生日常生活,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發散性思維能力和讀圖能力是考試的重點,試題多借助時事材料、漫畫、案例、故事、點評等形式呈現,題目新穎靈活、通俗易懂,更激發學生的思維和解答興趣。設問指向明確、有梯度,更多地設置一些開放性的題目,比如新聞點評、如何避免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談談你的想法、對圖中同學的說法進行簡要評析等等,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話可說,有感而發,考生更有信心。
歷史:凸顯泉州鄉土歷史
今年的歷史考試試題難度適中,初一、二年級的《中國歷史》(含鄉土歷史)占60分,初三《世界歷史》占40分,中外歷史知識、方法和能力的考查比例適當。據命題組專家分析,今年試題命制有以下幾個特點:
1.關注時政熱點,體現時代性
今年是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萬隆會議召開60周年等,命題緊扣這些熱點問題,發揮學科的史鑒功能。
2.突出泉州鄉土史考查
以晉江名稱的由來為題,考查中國古代生活在泉州的漢族人民與中原的歷史淵源;以開元寺和東西塔為題,考查古代泉州宗教史,領悟泉州作為“多宗教博物館”和“多元文化寶庫”的內涵;以宋元時期海外交通貿易的發展原因和明朝政府實行海禁政策為題,隱性考查泉州作為宋、元、明時期“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興衰的原因;以余光中的詩句考查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石橋──洛陽橋,領悟“閩南橋梁甲天下”“泉州橋梁甲閩中”,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泉州在中國古代橋梁史上的地位;以“馬上成功”塑像為題,考查泉州籍民族英雄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的豐功偉績;以泉州籍歷史人物陳嘉庚、葉飛、郭志雄在抗日戰爭中的抗戰事跡為題,考查僑鄉泉州涌現的無數抗日英豪的愛國事跡。
今年的歷史試題,更加突出泉州鄉土史的考察,有利于學生從中領悟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東亞文化之都”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激勵泉州學子的愛鄉愛國情懷。
3.貼近學生生活實際
試題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疾榈诙喂I革命中汽車的發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信息時代”的到來,關注工業革命對生活的影響,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并舉的意識。以古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發源地和近代史上最早實現“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的法律文獻為題,考查世界史上“民主與法制”建設,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重大問題作出正確的價值取向。
4.以歷史事件為題
以新四軍臂章上的時間為題,考查民國紀年轉換為公元紀年的方法;以哥倫布航行美洲的時間,考查世紀紀年;以英、德工業生產的數據史實,考查推理得出結論的過程與方法;以工業革命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為題,考查學生運用評價歷史事件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命題組分析道,其宗旨是培養學生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學會學習。(海都記者 劉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