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本需要提高中小學教學質量
事實上,教育部門對于公辦中小學教師校外兼課有嚴格限制,在這次四部門聯合下發的通知中也強調,“堅決查處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后到校外培訓機構講,并誘導或逼迫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等行為”。
許多民辦教育機構的所謂“杯賽”培訓老師,對外宣傳是“知名高校畢業生”,而非“在校教師”。但并不是所有“名校畢業生”都能講好培訓課程。“有的教初中和小學奧賽的老師,的確是尖子生,自己奧賽也拿過獎,但是,他們并沒有接受過正規的師范培訓,自己能做好題,但未必能講好,也未必了解小學生的心理,這是他們與學校老師不同的地方。”有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告訴筆者。
看準了義務教育階段課外班商機的不只有培訓機構,一些山寨社團也趁機渾水摸魚,組織各種針對小學生的“杯賽”,報名沒有成績門檻,只有報名費要求,甚至形成了產業鏈條。家長們的訴求也很簡單,“不管誰辦的,只要能讓孩子的履歷好看些,能進好學校,花多少錢都值。沒了杯賽,履歷不好看怎么辦?”
“如果以后沒了這些杯賽,都不知道該讓孩子周末上什么班了。”任伯輝說,“擔心自己孩子每天這么玩,以后怎么辦,能不能進好的學校?”在“教育部等四部門有關負責人就通知答記者問”中,有關負責人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有關部門將“進一步研究制定關于深化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和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有關意見,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完善學校服務、強化學校育人功能,緩解廣大學生和家長對校外培訓的依賴”。
就在治理培訓機構通知下發的同時,教育部還發布了《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小學入學一般采取登記入學,初中入學一般采取登記或對口直升方式入學,實行多校劃片的地區小學、初中可采取隨機派位方式入學,保障入學機會公平。實行小升初對口直升的,要按照強弱結合原則合理配對初中和小學學校”,對于現在還存在的,易被一些培訓機構利用的“特長生口子”,則要逐步壓縮規模,最終在“2020年前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