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透視】
2015年12月,教育部批準在有色金屬行業依托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我國第一個職業教育“走出去”試點,探索與中國企業和產品“走出去”相匹配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提升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和職業教育國際影響力,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和國際產能合作。一年多來,有色礦業集團集合國內8所院校篳路藍縷,主動探索,為企業與職業教育共同“走出去”,提供了難得的實踐樣本。
2016年11月22日,由21名中國老師組成的教學團隊,針對中國有色集團贊比亞企業當地雇員的技能培訓班正式開班,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與企業聯手實施“走出去”試點,取得階段性進展?;趯嵺`,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集中力量解決面臨的問題,是確保職業教育“走出去”達到預期目標的重要保障。
中國教師為非洲工人輔導培訓。資料圖片
職業教育“走出去”,是“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實現“民心相通”的橋梁和基礎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戰略的實施,我國“走出去”戰略邁入了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因素。
要實現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最終目標,既不能一廂情愿,也不能單打獨斗。不搞一廂情愿,就要求我們不能只考慮本國、還要考慮他國,要以他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切入點,找準合作點和面,找到共同利益,尤其不能只重政府而輕民眾,要把“民心相通”作為基礎,才能獲得他國政府和民眾真心實意、全方位、長久的支持。
不搞單打獨斗,就要求我們改變過去“走出去”以企業為主導、光有經濟眼光忽略文化教育的思路。要建立經濟與文化教育、硬實力和軟實力協同“走出去”的模式,善于打“組合拳”,才能走得好走得穩,使“走出去”戰略真正成為促進國內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一手好牌”。
從實施“走出去”企業的實際問題看,職業教育“走出去”,也是解決我國企業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重要舉措。我國企業走出去,尤其是資源行業企業走出去,后發劣勢非常明顯,很難獲得優質資源,資產保值增值難度大,尤其當資源價格持續低迷時,走出去企業更是雪上加霜。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資源所在國勞動力技能水平低、勞動生產率低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我們認為,推動職業教育“走出去”,為走出去企業培養所需要的合格的當地雇員,從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角度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是我們能夠有所為且大有可為的重點,是走出去企業逐步扭轉競爭劣勢的重要抓手。
只有培養出大批具有熟練技能、懂中國技術和裝備標準且懂漢語、懂中國企業管理文化的當地雇員隊伍,生產效率才能提高,經濟效益才有保障,中國企業才能在國際化的過程中走得好、走得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