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陪讀”現象本身有利有弊,業內人士對之也是褒貶不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陪讀”所產生的負面影響更讓其備受詬病。比如在能力上,孩子的 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會得到弱化,強烈的依賴感會讓“長不大的孩子”們更加弱不禁風;在精神上,“無微不至”的“陪讀”無異于“看管”,更容易增加孩子的學 習壓力和心理負擔;在性格上,毫無“留白”的運轉模式會剝奪本該屬于學生的自由,不利于個性的培養和發展;在人際關系上,如此看似完美的家校合作實則將孩 子置于不被信任的境地,自以為是的良苦用心未必會有“好報”,說不定反會遭到無形的抗爭和抵制。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適當的陪伴是孩子成長成才道路上必備的精神營養。但陪伴式教育并非“360度無死角、24小時無間斷”的嚴防死守,而構建全方 位、立體式的監控體系既不現實也不科學。不妨把重心放在行為習慣的養成上,在張弛有度、規范民主的學校氛圍和家庭氛圍中強化思想教育,引導孩子樹立自覺、 自我、自律的觀念,這樣才能培養出一個真正的人,一個“大寫”的人。
文/卜新國
原標題:家長“陪讀”晚自修不可盲目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