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一年畢業季,每年的這個時間,高校畢業生的去向都會引發社會關注。今年,又將有820多萬高校畢業生走出校門,他們在創業和就業之間會如何選擇?同時,對于近年來社會上“就業是創業前的必修課”這一觀點,又該如何看待?
4月12日,北京某高校內的畢業生雙選會現場。 冷昊陽攝
選擇創業還是就業?
“我有創業的想法,但感覺時機不太成熟,還是先找一份工作,熟悉一下社會環境再看吧。”北京師范大學一名大四學生告訴中新網記者。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有類似想法的學生不在少數。根據中國人民大學發布的《2017年中國大學生創業報告》,中國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持續高漲,近9成大學生考慮過創業,其中26%的大學生有強烈或較強的創業意愿。
2017年9月,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中國大學畢業生創業率已達到3%,超過發達國家1.6%的水平近一倍。
張源2011年考入四川大學,在校期間,他曾多次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并斬獲獎項。在不少同學眼中,張源一直都和創業聯系在一起。
2015年,大學畢業后的張源并沒有選擇創業,在他看來,社會資源的缺乏、對市場的把控能力欠缺仍是他創業路上的“絆腳石”。于是,他加入了一家咨詢公司,準備鍛煉自己,并想借機看看自己的創業項目是否有市場需求。
2017年6月,在咨詢行業歷練兩年的張源走上了創業的道路。憑借自己精心準備的項目,他不但順利拿到了投資,還得到了天津市的落戶資格和企業免稅優惠。
如今,創業即將滿一年的張源組建了5人的團隊,并在市場中分得了自己的一杯羹。張源說,創業后的感覺還是很不一樣,“經過自己的努力,看到自己的項目可以逐漸成長起來,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但我也常有一種騎虎難下的感覺。”張源告訴中新網記者,創業后工作強度突然加大,壓力大了很多,根本無暇兼顧自己的生活。“為了自己的創業夢,為了團隊里每個成員的努力,我都不能有一絲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