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數月,廣東省職稱改革新政出臺后的全省首批中小學正高級職稱評審通過名單正式出爐。記者從省教育廳獲悉,2016年中小學正高級教師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了168人。這也是2016年全省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新政下的全省首批中小學“教授”。省教育廳相關部門介紹,168人的正高職稱榮譽,將在向人社部、教育部報備后才正式授予。
廣東于2016年正式啟動中小學教師職稱改革,對不同職級申報的條件要求有增、有減。最大的變化是,2016開始,全省中小學教師也可以申報正高級職稱了。在此之前,除廣州、深圳、佛山三個中小學職稱改革試點城市,全省中小學老師可申報的職稱系列不同:中學老師最高只能申請到副高職稱(高級教師),小學老師最高只能申請到中級職稱(小學高級教師)。
盡管取消了以往職稱評審中的“計算機、英語等級考試條件”,但要在中小學當一名“教授”要求仍很嚴格。在申報過程中,以往要求的課程教學、學生和家長滿意度、任班主任年限、帶班獲獎、教研科研等方面仍然“一個都不能少”。
但關于“班主任年限”提出了新要求。之前要求是從教以來的班主任年限,現在是對任現職以來的班主任年限提出了至少3年的要求。這一初衷是為了真正把潛心教書育人的老師選拔出來,讓老師評上正高、副高以后也要帶班教學。
經過層層PK,265位中小學正高級職稱申報人中最終有168位教師通過了評委會的評審。記者梳理發現,獲得評委會通過正高評審的168位中小學老師,既有校長園長,也有不少一直從事一線教學及班主任工作的老師。他們在教師行業的平均教齡超過25年,大部分都是離開校園轉身再進校園且一直沒有離開過,有一半以上是年齡超過50歲、在教師行業干了一輩子的教師“匠人”。
南方日報記者近日還專門走訪了首批中小學“教授”名單中來自廣州、深圳、湛江等多不同地方的多位老師,發現這批中小學教師“匠人”可愛又可敬、個個都身懷絕技:有的是“學霸導師”、帶出大批學生考上清華北大,有的扎根農村教育幾十年如一日闖出農村教育新路,有的是中小校園科研“達人”,還有的十年不斷對全班學生家長每周一封家書寫出家校溝通“真經”。
吳川市塘尾中學李炳校長是這次通過正高職稱評審的一位農村教師,他說,能評上正高級教師,內心很激動。感覺自己可以擁有了一個更大的平臺來為農村的教育事業做更多實實在在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