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由李開復創辦的創新工場啟動了人工智能工程院。
2017年1月10號,創新工場發布題為“投資AI生態,共贏智慧未來”的人工智能戰略白皮書。同時宣布李開復博士將親任人工智能工程院院長,兩位副院長王詠剛和王嘉平也正式到任。
李開復在發布會上發表了演講,犀利觀點如下:
雖然有很多“市場寒冬”的說法,但是在我們所追隨的這些領域,并沒有看到寒冬的現象,創業者在頂尖的領域仍然被追捧;
50%的普通工作將被人工智能取代,有些領域甚至90%的工作將會被取代;
創業成本在人工智能領域達到新高,但是中國有很多機會,最看好金融行業。
李開復:謝謝。創新工場的主要角色是基金管理人。 2016 年, 我們一共融了三億美金,加上 25 億人民幣, 這 一年融資的額度超過之前六年 的總和 。 看得出 早期的經營,證明了我們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人。 所以, 雖然有很多“市場寒冬”的說法,但是在我們所追隨的這些領域,并沒有看到寒冬的現象,創業者在頂尖的領域仍然被追捧。
今天,我著重聊聊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將在各個領域產生價值??梢哉f,50%的普通工作將被人工智能取代,有些領域甚至90%的工作將會被取代。比如人臉識別,一個警衛不可能識別50萬張臉,但是機器可以。所以當人臉識別取代保安,語音識別取代客服或銷售,隨著海量數據的學習,在狹窄的領域里面,機器已經把我們拋得遠遠的。
而且這些機器不會累,不會罷工,沒有情緒也不會犯錯,所以機器大量產生價值,并取代人來做簡單工作的事會不斷發生。
舉個例子,我們來看無人駕駛。首先可以預測,無人駕駛替代人的過程是必然的;第二,這個過程不是遙遙無期,現在半無人駕駛已經發生,比如在景區、飛機場、高爾夫球場,再往后,無人駕駛可以讓我們不必買車,全靠租賃,共享經濟還可以與無人駕駛結合;第三,二者一但結合,車會根據需要隨時出現在我們面前,一個人出門就乘小車,兩個人出門就乘中型車,讓資源合理配置。
無人駕駛一旦和物聯網結合,彼此之間就可以“交談”,一輛車告訴另外一輛車“我爆胎了”;或者當你急著上班的時候,一輛車對另外一輛車說,“我的主人急著上班,你讓我先走,我給你錢。”所有的車都會跑起來,停車場不需要了,所有的價值都會被激活,空氣更好,時間也會被節省。
我覺得有幾個要素。首先,要挑一個領域,收集大量數據,對其進行精確標注;第二,購進足量機器;第三,第找到很厲害的科學家;第四,教育一批人來使用這些工具,產生價值。
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創業與移動互聯網創業的不同之一,是成本的高低之差, 創業成本在人工智能領域達到新高。但是中國有很多機會, 原因如下:
第一,中國人數學很厲害;第二,人工智能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你只要給我一個數學天才,半年的時間就可以讓他在人工智能產生價值,所以這種培訓特別重要,但前提是數學要好,但是非常幸運的,中國人數學本來就是好;第三傳統企業的技術比較弱,比如銀行,給人工智能創業更多的機會;第四,中國這個大市場有很多獨角獸,獨角獸有一天突然發現我積累了很多數據,我需要人工智能怎么辦?這就給了我們投資的人工智能公司發揮的空間,最終每個大數據公司都會變成人工智能公司。需要注意的是,美國雖然仍然領先中國,但是美國公司的技術很難引入中國來。而且中國對人工智能的約束比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