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安義種糧大戶、江西省綠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凌繼河第5年給公司的“職業農民”發年終獎,今年發獎金額為308萬元。
安義農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思路也越來越活。凌繼河公司去年拓展的“托管種田”新模式吸引了不少農民,今年又有更多農民“追”著他簽約,“他們從 買田種 變 送田種 ,說明我們的新模式有成效、受歡迎。”凌繼河信心很足。
今年61歲的羅金根種了30多年田,此前還從未想過把田“托管”出去。當天,他終于決定走進“綠能”公司找凌繼河簽約。自己種了300畝田,忙碌了一年卻只賺了約7萬元。凌繼河給他“把脈”:“你種了十多年 黃花粘 ,土壤都麻木了,很難增產,自己種田成本還高,交給我托管,保證明年讓你賺十多萬!”
凌繼河介紹,“托管種田”就是農民把田“托”給他人種,“綠能”公司的托管服務覆蓋水稻生產所有流程:提供優質種子、農藥、化肥等農資;提供優質設備包攬打田、機插、收割等;提供稻谷烘干回收服務;給農民買種植保險……“農民要做的只是繳納一定管理費,平時自己管水、管蟲就可以了。”在凌繼河看來,農民種田不賺錢,主要原因是不懂技術和市場,有了懂技術和市場的人幫他們“托管”,就能解決這些問題。
凌繼河心中還有一盤“大棋”——轉型種優質大米、賣品牌大米。“現代人對米的要求不再是吃飽就行,還要吃得健康、安全。”他坦言,現在一些進口大米都在降價,賣普通大米會逐漸失去競爭力。因此,他注冊了“綠能”和“凌繼河”商標,體驗店也將在安義縣城開張。
據了解,目前綠能公司的“職業化種田”模式已較穩定,共有100余名“職業農民”種植1.9萬畝田,其中不乏“80”“90”后農民。“去年賺了8萬元,今年賺了11萬元。”1995年出生的熊海仁高興地說,機械化程度的逐漸提高讓他感覺種田“一年比一年輕松”。
凌繼河表示,今后他將重點拓展“托管種田”模式,去年該公司負責托管了3萬畝田,今年計劃擴大至5萬畝。“我們要緊跟市場轉型升級,這也是一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的夢想是讓更多年輕勞動力愿意種田,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記者許卓)
(原標題:年年給“職業農民”發年終獎 今年發了30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