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半的孩子,學起英語來肯定吃力。當孩子在培訓機構認識了26個英文字母,而回到家里開始學習拼讀漢字時,陳先生發覺不對勁兒了。漢語拼音與英語字母的發音是不一樣的,孩子先學了英語之后,在學漢語拼音時便出現了疑惑和干擾。小陳覺得,孩子還是不應該先去學英語。
考慮再三之后,陳先生退掉了孩子的早教英語班。但是,這家培訓機構仍在大力招生,還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在那兒學習。一家本地網站顯示,目前天津的早教培訓機構已達300多家,絕大部分使用國外教材,平均一期課程(3個月左右)的花費在1萬元以上。
如此胎教引發家人矛盾
時下,讓兩歲多的孩子參加英語早教班已不算稀奇事,起跑線早已進一步提前到了女人的懷孕期。不少家長恨不得讓孩子能在出生前就成功“搶跑”。
西青區居民何月英(化名)今年35歲,去年底懷上了二胎。最近,她在網上查閱了各種分享“胎教”的帖子后,花費了數千元網購了一款胎教產品,這引發了她與家人之間的矛盾。
何月英出生自農村,通過努力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學。大學畢業后,來到天津一家文化類企業工作,自此在津扎下了根。8年前,她生下第一個孩子,丈夫的家人幫忙照看,讓她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各種新興傳播方式的推廣,何月英所在的單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效益開始滑坡。2017年,何月英在經過長時間思考后決定辭職,另尋工作。然而,34歲的她,在職場上和年輕人相比既無體力優勢,在技術和經驗方面也處于劣勢。這讓她在再度求職時很不順利。
焦慮之下,何月英在與家人商量后,決定先放棄求職,再生一個孩子。生第一個孩子時,她還年輕,沒什么經驗,大事小事都咨詢家中長輩,沒花什么錢。而這一次,何月英特別留心,一方面自己已屬大齡產婦,需要特殊照顧;另一方面,她沒有了工作的牽掛,能將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孩子的身上。
一有空閑時間,她就登錄各種媽媽論壇、加入各種媽媽群,瀏覽其他媽媽生育孩子的經驗。這一看不要緊,她發現自己當初生第一個孩子時太“粗心大意”了。有很多媽媽買了防輻射服,以避免電腦輻射,而她以前根本就不了解這回事。趕緊地,她從網上購買了一套,花費1288元。
還有很多媽媽分享胎教的經驗,說聽音樂能刺激胎兒的大腦發育,讓孩子更早感知藝術的美妙,有助于孩子的發育和成長。她又趕緊上網搜索,花費600多元購買了一套胎教音樂CD,每天晚上放給肚里的孩子聽。除了胎教音樂,還有媽媽分享使用胎教玩具的經驗,發光的玩具緊貼在肚皮上,能讓孩子感知光的溫暖。為此,何女士就又上網購買了500多元的胎教玩具。
這還不夠。有媽媽分享經驗稱,爸爸那富有磁性的聲音,才是胎兒最好的胎教音樂,應該讓爸爸朗誦詩歌或說話給胎兒聽,提早與孩子交流,培養孩子的注意力和溝通能力。于是,何女士又上網購買了適合胎教的詩歌、散文,每天晚上讓丈夫誦讀。
如此用心的胎教,卻讓何月英的媽媽感到不滿。她不止一次地問女兒:你這么做有必要嗎?當初我懷你的時候還照樣下地干農活呢,哪兒聽過什么音樂、搞過胎教,你后來不也考上大學了嗎?你丈夫每天工作很累,需要休息,你可別這么折騰了。
何月英也是一肚子委屈:畢竟30多年前,大部分人還是農民,而時代發展太快,如今大部分人都是城市居民了。因此,養育孩子的觀念也要跟上時代,再也不能以農民的方式養育孩子了。
在何月英的心里,還有一個原因促使她對養育孩子格外上心。過去的一年,令她覺得自己的人生不夠完美。雖然當年考上了名牌大學,但就讀的專業和從事過的職業已陷入了窮途末路,不知以后的職業該如何選擇。她希望孩子將來能夠強過自己,要么留學,要么讀更好的專業,確保未來不會失業。她把這種期盼完全寄托在了孩子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