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孩子品行好的最好方法,就是使他們愉快
生活質量并非由物質決定,而是由心靈決定。即使家庭物質的確貧乏,也不要對孩子傳遞生活艱辛、金錢來之不易、要懂得珍惜這樣的沉重感教育,因為這并不妨礙保持生活中的美感。爸爸媽媽可以時不時給孩子們帶回一些美好小玩意,讓孩子們感到內心的富足流動,這樣才會使他們有精神追求,并且有一天憑借自己的能力獲得好的物質生活。
內心的匱乏感,經常要三代以上才能轉變
不是貧富而是父母對金錢的態度直接決定孩子未來能否豐盛。很多家長不愿意痛痛快快給孩子買東西,給孩子花錢的同時反復強調金錢多么來之不易、要珍惜東西不可以浪費等等。
精神分析心理學說,童年親子關系內化成孩子的內在關系模式,從而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運。通俗點講,父母好比孩子的程序員,童年父母給孩子潛意識寫入的是匱乏與沉重,孩子未來怎能豐盛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