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深
要善于教育孩子認真完成作業
就如何看待學生課外作業、老師體罰學生等問題,記者采訪了幾位重點中學的老師,他們結合實踐,講述了各自的經驗體會,認為過重的課業負擔會給學生身心健康帶來極大傷害,所以從學校教師的角度講,作業的布置要適中。但這并不是說,推廣素質教育,學生們就可以不寫作業,或可以馬馬虎虎地對待作業。
作業是必須要留的
殷老師認為,課外作業是對課上教學的有效延伸,是課堂學習的鞏固和深化,是學生課外學習的重要手段。對學生來說,通過作業,可以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作業中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及時請教老師,從而糾正錯誤,改進學習方法。
對于教師來說,布置家庭作業是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重要手段。通過批改學生的作業,教師可以及時獲得教學的反饋信息,發現學生學習的難點和弱點。由此看來,作業是必須要留的。
家長與老師應該經常聯系
趙老師、王老師也都支持殷老師的觀點,認為老師和家長一定要善于教育孩子認真完成作業。當學生不能及時完成時,老師和家長一定要采取果斷措施,讓孩子意識到,“學習是自己的事”,逐步學會自己管住自己。尤其是孩子做作業需要輔導時,家長應該耐心進行輔導。
如果家長不知道孩子作業的正確與否,可以先不發表意見。老師批改過后,家長要看看,全都做對了,要表揚孩子。有錯誤,可以幫助孩子找出錯的原因。這樣有督促,有輔導,有檢查,持之以恒,時間久了,孩子自然就會形成良好的做作業習慣。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家長和老師多溝通才能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完不成作業的原因多種多樣
殷老師說,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常遇到一些學生完不成作業的現象。
1、速度慢。做作業時常左顧右盼,愛打岔,作業一多就完成不了。
2、不會做。由于沒有理解課上所學知識,造成學習障礙,可又不想方設法去解決,就這樣置之度外。
3、懶惰性。天性愛玩,管不住自己。
4、家庭缺乏應有的監督。不少孩子在家中是“小皇帝”,管教不力。
“賞識教育”不能包治百病
有關體罰學生問題,趙老師認為,教育不能沒有懲罰,一味賞識是“溫柔殺手”。表揚與批評、獎勵與懲罰一樣都不能少。
他覺得“賞識教育”不能包治百病,一味賞識也許最終只能成為“溫柔殺手”,模糊了孩子的認識和思想。
“懲罰”應該是人們常說的“嚴格管理”,它是一種常規的教育手段,是老師的一種教育權利,更是老師應盡的一項義務。對此,學校和家長都要積極予以配合,不能一味地讓孩子任性發展。
教育者要靈活選擇不同的懲罰方式,并與說理、溝通、感化、激勵等方法結合使用,因為懲罰最終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產生新的問題。
趙老師說,未成年人的心智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育部門需要制定一個內容詳盡而具體,且含有相應后果模式的行為規范,讓學生養成底線意識,告訴他們哪些行為是同學、老師、學校和社會不能接受的,以及這些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