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德師院化學系14名學生開展了以“走進污水處理,營造碧水藍天”為主題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調查解水環境,測定水質等方式,為寧德營造生態美建言獻策。
在實踐前期,他們通過搜集資料、與寧德市海洋局工作人員座談等方式,了解到影響寧德市海洋環境質量的主要污染源有沿岸河流的生活排污與工業廢水排海、農用肥藥隨雨水入海等。為得到真實可靠的數據,實踐隊成員從檢測水質入手,先后到東湖塘、蘭田溪和金蛇頭等市政排污口以及碼頭采集水樣,在實驗室測定水質,分析污染程度。同時還走訪了這些水域附近的居民,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排污方式、排污量以及是否采取減排措施等。
實踐隊員對沿河附近的居民進行水質問卷調查。
通過綜合實驗分析以及問卷調查的結果,實踐隊有針對性的提出改善水質的解決方案,如:果園、農作物施肥施藥要對癥適量,避免農藥、化肥殘留隨雨水入海;培養居民垃圾分類意識等。還特別制作了宣傳冊在市民活動密集處以及各小區進行分發,提高市民減排污水、先處理后排放、正規排放的意識。
實踐隊員到河邊采集水樣。
據了解,寧德師院化學系長期與國家海洋局寧德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合作,共同保護海洋資源,減少海洋污染。實踐團隊負責人郭同學表示,通過社會實踐將理論聯系實際,呼吁更多市民參與到水環境保護中來,很有意義。(通訊員 郭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