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廈大腦癱女孩榮膺“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圖)
據海峽導報報道,因為腦癱,孫妍珊從小就有肢體力量方面的缺陷,但這個女孩咬著牙從最初的無力爬行掙扎著到可以獨立行走,后來還考上了廈門大學。
近日,孫妍珊榮獲2014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她這一路艱辛,讓許多人為之動容。值得一提的是,每年獲得這一榮譽的大學生,全國都僅有10人。“我記憶中總會浮現出這個畫面:父親在身后監督我在康復儀器上訓練,不時傳來的嚴厲鞭策聲容不得我懈怠,我則因為體力消耗和心理緊張而真的汗如雨下——汗水吧嗒吧嗒地滴落在地,或是沿著我的額頭流入眼睛,汗水的鹽分弄得我睜不開眼。”
這樣的場景曾無數次出現在孫妍珊的童年里,從最初的根本無法爬行,到走兩步就跌倒,再到堅持不用拐杖、輪椅等輔助工具,學會慢慢獨立行走,孫妍珊吃過的苦讓她漸漸變得剛強。
因為仍無法像普通人那樣行動自如,孫妍珊從小很少外出,上下學都由家人接送,對于外面的馬路,她感到恐懼。直到高二那年,這個一直蝸居在孤獨世界里的女孩逐漸對外面的世界有了渴望,她查找地圖,規劃路線,擺脫對別人的依賴,嘗試獨自外出。盡管出去一趟就會大汗淋漓耗盡體力,但她覺得“那是我第一次真正地認識外面的世界,路上有很多困難和麻煩,但那樣會讓我更加強大”。
高三畢業時,她沒有回到此前讀書的澳門,也沒有留在父母身邊,而是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廈門大學英語系,并獨自來到完全陌生、沒有父母照顧的廈門求學。
關于未來,孫妍珊有自己的想法,但身體的缺陷以及現實中的種種障礙成為她不得不考慮的問題。不過如今孫妍珊早已能很好地處理這些困難,她說,“有時候在某個階段只能按照目前的想法,發現走偏了后才能走回來。當被現實左右得太厲害的時候,我會靜下心來重新考慮”。
她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優秀英漢雙語譯者,并為中國殘疾人事業出一把力。(記者 梁靜 實習生 汪雅蓉 通訊員 李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