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合肥3月5日電 今年2月,1994年出生的顧新悅來到東航安徽分公司報到,成為第一個在安徽參與航班生產運行的女性飛行員。據東航安徽分公司介紹,按照東航的整體安排,目前,顧新悅在東航安徽分公司進行飛行訓練并參與航班運行。
今年2月,1994年出生的顧新悅來到東航安徽分公司報到,成為第一個在安徽參與航班生產運行的女性飛行員。 徐寧 攝
筆挺的制服、自信英氣的面容,沉穩專業,是對這個90后女飛行員的第一印象。顧新悅曾經是南航大金城學院的一名大學生。大二下學期,她機緣巧合得知東航正在南航大招收飛行員,且沒有性別限制。
“既然報名沒有性別限制,就說明女孩也可以成為飛行員,為什么不去試試呢!”顧新悅說,選擇成為一名飛行員,她的家人起初也是很擔心的。“家人會有些顧慮,畢竟女飛行員很少。但當看到我能夠堅持下來的時候,他們就非常支持我了。”
報名后,隨之而來的是嚴苛的體檢和面試。眾所周知,飛行員這個職業對身體條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體檢的淘汰率也非常高。顧新悅參加的那屆招聘人數眾多且分多個批次進行。她所參加的那批就有200多人。
據介紹,女性飛行員的體檢標準與男性基本相同,基本的轉椅、散瞳等項目都要進行檢查。此外,根據生理情況的不同,還會增加一些項目檢查。單體檢環節,就淘汰了大部分人。
“體檢結束后,男孩淘汰了一大半,女孩只有8個了。”飛行員除了身體素質的要求外,對性格、語言能力等方面也有很高的要求。身體條件過關后,就要進入面試環節,主要看的是儀容儀表、英語水平和心理測試。面試后,包括顧新悅在內只有3個女孩最終順利通過,與東航簽訂了合同。
“大三開始,我進入南航大飛行學院,進行了一年的理論基礎學習,一切從零開始。”顧新悅說,飛行理論學習讓顧新悅對飛行員的職業有了新的認識。學習中,她了解到了飛行的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這些對其之后的飛行很有幫助。”
在理論學習期間,顧新悅經歷了無數考試和再體檢。如果考試和體檢不過關,仍然有可能被終止飛行。在這樣的精神壓力下,顧新悅憑借自身的韌勁,堅持打牢理論基礎,通過了所有考核。
進入大四后,在經過英文和理論知識測試后,顧新悅成功面試進入美國航校進行飛行實操訓練。在國外的一年里,顧新悅坦言精神壓力比在國內大多了。“課本和飛機上的標識都是純英文,教員有時還帶點口音。”每天面對的是英文書本、外國教員,都讓顧新悅學習和溝通存在著不小的障礙。顧新悅堅持每天學習英文,多與教員溝通,苦練自己的英文水平,終于通過了語言關。
顧新悅的第一次飛行是在美國,她駕駛的第一種機型是小型訓練機。在無數次的飛行起落中,對顧新悅來說,真正印象深刻的是第一次單飛。“當時教員先帶我飛了三個起落,他認為OK,就讓我單獨飛行。我沒感覺到緊張,一切都是按照程序操作。而且第一次飛行比我想象中的穩,是在我的控制范圍內的。”
通過努力,顧新悅在美國收獲了飛行駕駛私人執照、儀表等級執照和商用執照三個飛行員必備的執照,肩上的肩章也從空白變成了三道杠。
回國后,顧新悅按照公司的統一安排,更換了國內飛行商照,并進入空客A320機型初始改裝。“我非常喜歡空客飛機,因為它的操作系統都非常先進,飛行員可以分配出更多的精力來觀察航路和飛行狀態,而且它使用側桿操作,不需要用太大的力氣。”
顧新悅的東航安徽分公司教員(師傅)、東航五星機長、安徽分公司飛行部黨委書記姜軍三告訴記者,隨著航空器越來越先進,原先笨重的操作設備基本都淘汰了,對于女性來說,完全可以有足夠的力量安全駕駛大型客機。雖然,女性天生在體力上與男性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女性的細心、耐心同樣是飛行員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女性飛行員在整個機組配合中還具有融合的作用。相信未來女性飛行員將會越來越多。
自今年2月初,顧新悅來到安徽,她以飛行學員的身份在東航安徽分公司開始自己的訓練之路,同時,她也參與東航在安徽地區的航班運行。
目前,顧新悅已跟過合肥至廈門、合肥至北京等航班。“按照規定,我現階段還不能實際操作飛機,但可以從事一些通話工作。”因為是首位女飛行員,同事們對顧新悅也格外關心。“雖然以前沒來過安徽,但我的同事們大多是安徽人,他們非常熱情,對我也非常照顧。我現階段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夠在320飛機上積累更多的經驗,最后成為一名合格的機長!”顧新悅說。
據姜軍三介紹,按照東航飛行訓練手冊的要求,從飛行學員成長為一名機長,無論男性女性都要需要經過相關航段、經歷時間,符合各類資質后,通過幾輪評估評審后才有機會進入轉升機長訓練,平均需要4年的時間。
今年2月,2017年《中國民航駕駛員發展年度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國內運輸航空公司可用機長為16120名,可用副駕駛為19857名。其中,女性駕駛員數量達到713人。
從年齡結構上看,2017年運輸航空公司駕駛員年齡層中,1989年前后出生的年輕飛行員所占數量比達到了峰值,共3361人,而當前機長的年齡分布峰值則在1983年。以此推斷,中國可用機長數量在未來十年內或將迎來“黃金時代”。 (楊帥 趙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