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外公外婆都是聾啞人,采訪這個家庭的孩子,我們是不是應該更加小心翼翼?上周末,本報利群陽光助學直通車和灌云縣關工委領導來到連云港灌云縣東王集鄉,走訪寒門學子家庭,見到了向我們提出申請的蔣月。一見面,她的熱情坦蕩就打消了我們的顧慮,并且讓人感到這個家庭充滿希望。
在今年的高考中,蔣月取得了文科330分的好成績,她第一志愿報考了南京曉莊學院,志向是成為一名人民教師。
父輩里,只有姑姑會說話
講起自己的親人,蔣月絲毫沒有遮掩。她的爺爺奶奶是健全人,但子女大多先天聾啞,只有姑姑健全;外公外婆是聾啞人,媽媽也是聾啞人。幸運的是,蔣月姐弟三人都很健康。在蔣月看來,除了比別人家安靜一些,自己的家庭充滿幸福。蔣月說,“我和妹妹從小就會手語,相當于多學了一門語言。”
在她的眼里,聾啞人有很多正常人身上不具備的優點。她很欽佩媽媽的巧手,甚至想將來把媽媽的手工藝品推廣出去。蔣月帶我們看家里的小院,只有幾個平方,卻被媽媽侍弄得很好,種滿了月季、梔子花等,四季飄香;農閑的時候,媽媽會把蔬菜葉、瓜果皮剝下來,切成各種形狀,在地上擺成小動物、山川、河流……從小到大,蔣月姐弟身上穿的毛衣都是媽媽親手編織的。
而爸爸呢,卻很“笨”。見記者驚訝,她笑著補充說,“就是很老實啊,他只會悶頭干活兒,不會跟人交流??赡苁腔パa吧,爸爸媽媽相互很體諒對方,從來沒有紅過臉。”蔣月的爸爸常年在外地的建筑工地打工,一年回來兩次,一次是春節,一次是大忙。沒到年底,爸爸總是把掙到的所有錢交給媽媽,用手語囑咐妻子和三個孩子盡量不要太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