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賽學霸”高二參加高考645分,成功申請劍橋大學
今年5月份,從沒想過出國的霍英杰收到了英國劍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位“奧賽學霸”把這一切稱為“機緣”。
“高一到高二我都沒想過出國,一直為國內高考做準備,高二暑假時因為機緣巧合申請了劍橋,卻成功了。”昨天上午,霍英杰回憶稱,高二時,他想參加中國科技大學的創新實驗班,并在當年的高考考出645分。
“考中科大創新班差了幾分,但憑借這個成績和奧賽化學的省一等獎等材料去申請劍橋,沒想到初審過了。”去年10月份,霍英杰接到了初審通過的消息,以及面試和筆試的資格。11月初,他參加了在上海的筆試和面試并在今年1月份接到通知被劍橋大學的彭布羅克學院錄取了。
“一中在學術能力上對我們的培養不可或缺,扎實的文化課教育讓我受益匪淺。”霍英杰說。
除了一中國際班的學生,今年,從該校普通班成功申請國外名校的學生已經有50多人,除了劍橋大學,還包括康奈爾、多倫多、加州伯克利等世界名校。正如霍英杰所說,扎實的教育以及多元化的培養模式,無疑是助力他們接軌世界名校的有力保障。
“裸考”拿下中傳合格證
曹知秋是合肥一中的藝術類學生,今年高考前,北上裸考的她輕松拿到中國傳媒大學的合格證。“很多人對藝術類考生有偏見,認為他們是成績不好才選擇這條路,我更多的是以興趣為出發點。”
“高考之前,我沒有上過編導類的專業課,完全是裸考,但成績還可以。”曹知秋說,當時全國初試有千人只有一百多人過了,專業課復試時除了語數英文化課考察還有一篇創作小說,靠著平時的積累順利過關。“一中經常會有三行詩這樣的活動,高一時我還參加了學校的社刊——知行雜志社,豐富的社團活動給了自己很多鍛煉。”
今年高考,曹知秋高考文化課考了561分,不出意外將在提前批被錄取。記者了解到,今年,在合肥一中像曹知秋一樣的藝術類考生已經有150人被錄取。
“機器人大神”叩開同濟大門
從初中就開始研究機器人,李成希卻通過西洋樂特長生沖進一中,高一時,他就摘得了合肥、安徽的機器人一等獎,并獲得全國中學生電腦制作活動機器人足球項目一等獎。
除了興趣廣泛,李成希的好奇之心讓他在科技創新上也屢屢獲獎。 高二時,他和霍英杰一起通過中國科協組織的英才計劃,被中國科協選拔去以色列參加世界科協大會,海關檢查時要檢驗有沒有外來物種,比如昆蟲,但采用的放大還比較傳統,于是他就選定了課題,最終在學校和老師的幫助下,完成了“DNA測序”的研究,并獲得全國性的獎項。
今年高考,考出了627分的他,通過自主招生拿了同濟大學50分降分,并敲定了該校的電氣信息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