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有手繪地圖。
按照手繪地圖給出的路線,彭金川驅車前住在雙聯村的學生傅玉潔家。途中,彭金川給傅玉潔打了電話,傅玉潔說她會在村口的荷花塘邊等老師。
20分鐘左右,我們到達了村口的荷塘邊。傅玉潔的家,從荷塘邊走過去還要10多分鐘。小姑娘的父母長期在臺州打工,傅玉潔和奶奶一起生活,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彭老師將家訪所了解的內容詳細記錄在冊,提醒奶奶好好照顧傅玉潔。家訪結束后,彭金川在地圖上,傅玉潔家所在地畫了一個圈,按照手繪地圖指示,前往下一個家訪點。
老師們在確定家訪路線
地圖由來:同事導航導到公墓
彭老師告訴記者,這份手繪家訪地圖是學校的科學老師藍松林做的。
37歲的藍松林有些瘦小,但看起來很有精神。他是塔石初中政教處主任,也是初二年級的科學老師,在這里教書已經有15年個年頭了。
為什么會想到做這么一份地圖?
他說,源自前不久,他在學校教師交流群里看到的一個讓他笑不出來的笑話:一個剛到學校不久的老師前往學生家里家訪,卻因為不熟悉路況,用手機導航程序,被導到了公墓。他費了好大的勁才到達目的地。
塔石鎮多山,這些年村合并速度也快,確實有很多路在導航上無法顯示。而這些年,學校引進了十多名外地老師,他們對塔石不熟悉。
“如果導航導不到地址,會給外地老師們的家訪增添很多不便。這些年,我走遍了生源地的所有自然村,那我畫一幅家訪地圖為他們導航好了。”想到這里,藍松林有些興奮起來,在百度地圖上打出地圖輪廓,然后憑借自己的記憶,將各個自然村一點點地畫了出來。
為了了解村名的變化情況,藍松林逐一電話打到各個村委會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