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一農戶家里就有一副圣旨,而且距今568年,是明英宗于正統十二年(1447年)時的圣旨。 持有這道圣旨的郭姓村民今年已有76歲高齡。老人說,這道圣旨傳了19代,接手時有棕色圣旨托架,平時放于托架,每年夏天曬一曬,它不僅記錄著郭氏先人們的功績,還是教育后人的重要題材。文保部門認為這道圣旨真實記錄了我國封建社會的推恩制度,對于研究明前期社會文化具有很高的史料參考價值。
農戶家中驚現圣旨距今568年 圣旨已傳了19代(圖)
農戶家中發現圣旨
河北省邢臺市廣宗縣北塘疃鎮小固堡村,一戶姓郭的村民家中發現圣旨。
經過文保部門鑒定,該圣旨為明英宗于正統十二年(1447年)頒發給時任南京戶部云南清吏司主事郭(王扁,音賓)之父郭士賢的,距今568年。
這道圣旨為青黃兩色絹本,長1.92米,寬31厘米。右首繡有“奉天誥命”四字,左側繡有“宣德二年”。開頭為“奉天承運,皇帝敕曰”,內容用楷書書寫,字體工整端正,行文簡潔流暢。末端蓋有皇家“敕命之寶”方形印章,頒旨時間為正統十二年閏四月二十日。圣旨全文共135字,字跡清晰可辨。
農戶家中驚現圣旨距今568年 圣旨已傳了19代
圣旨正文大意是南京戶部云南清吏司主事郭(王扁,音賓)為國家出謀獻策,效力任事,盡職盡責,所以朝廷對其推廣封贈,以示恩典,使其雙親榮顯,因此封贈其父郭士賢。
持有這道圣旨的郭姓村民今年已有76歲高齡。老人說,這道圣旨傳了19代,接手時有棕色圣旨托架,平時放于托架,每年夏天曬一曬,它不僅記錄著郭氏先人們的功績,還是教育后人的重要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