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像草原廣闊,層層風雨不能阻隔,總有云開日出時候,萬丈陽光照亮你我……”費玉清的一首《一剪梅》歌聲飄過30年,更是陶醉了無數男男女女,而在牡丹江市第二人民醫院一間病房里,一個出身農村、說話都臉紅的大四女生,現學現唱,用生澀的哼唱,將腦干出血深度昏迷兩個多月的父親成功喚醒,連主治醫生都連稱罕見。
父親腦干出血昏迷 女兒休學日夜呼喚
13日上午,在牡丹江市第二人民醫院住院處康復理療科的病房里,李倩將一塊毛巾放進水盆擰干,快速湊近自己嘴邊試了一下溫度,然后俯下身仔細替父親擦拭臉部,見父親一直睡著,她又哼起了不知唱了多少遍的《一剪梅》。
24歲的李倩是一名大四學生,出生在農村,后來隨父母進城上學,母親早早下崗,父親一直打零工,一家三口生活在一間一室半的屋子里,日子平凡卻溫馨。2012年,李倩考上了吉林建筑大學,2015年9月4日,眼看倩倩就要大學畢業,父親的一場疾病卻改變了這個家的命運。
“當時還有兩天就開學了,那天晚上爸說要給我包餛飩,晚上七點多,他接了一個電話說要給人包大棚,然后他突然說眼睛辣得難受,接著就站不住了。”李倩說,她急忙和母親打120,醫院診斷是腦干出血8-9毫升。半個月后,父親李連明被推了出來,命雖保住了,卻陷入深度昏迷。
“醫生說,經過家人呼喚,我爸有可能醒來。”看著床上不省人事的父親和雙眼熬得通紅的母親,李倩決定不回學校了,“我要天天照看他,把最疼我的爸爸喚醒。”
自小靦腆 沒唱過歌 為父現學《一剪梅》
在母親和大學同學眼中,李倩自小內向靦腆,和陌生人說話愛臉紅。和李倩做了3年室友的宮煥琦說,從沒聽李倩唱過歌。
“爸在,家就在,我只要他活著。醫生說,多和我爸嘮熟悉的事或聽喜歡的歌曲能加大喚醒幾率,我爸最喜歡聽費玉清的《一剪梅》,他總讓我唱給他聽,我一直沒好意思。”李倩說,自己從沒唱過歌,為了喚醒父親,她想改變自己,先從網上下載了歌曲,聽了數十遍,又請教同學,終于學會了。
白天時,李倩坐在父親旁邊,捧著父親皮包骨的大手,一會兒講三口人的趣事,一會生澀地哼唱著,一遍又一遍,一天又一天,李倩有時不在就把歌錄下來,讓母親放給父親聽。天天陪護哼唱嘮嗑父親終于奇跡醒來
“爸爸,你往上面看,爸爸,你往下面看。”兩個月后的一個中午,李倩像往常一樣和父親嘮嗑,給父親哼唱,“爸爸眼睛竟然張開了,還動了兩下。”巨大的喜悅讓李倩和母親緊緊抱在一起,任憑眼淚肆意流過眼角……
在李連明的主治醫生、牡丹江市第二人民醫院康復理療科妍醫生眼里,李連明的蘇醒稱得上罕見,“患者現在雖然失語,需要鼻飼,身體不能動,但神志清醒。2016年9月,患者還發生了二次腦出血,幸虧搶救及時,其間,患者還并發了高血壓、上消化道出血、肺炎、泌尿道感染等并發癥,能一直堅持到現在,并且蘇醒過來是罕見的,這和家屬每天悉心照顧和親情呼喚分不開。”
“為了她爸,苦了孩子了”。李倩的母親于女士自從丈夫患病后,一直陪在醫院,旁邊的一張小床就是娘倆的家。“老李現在每天都要進行康復訓練,一個月要9000多元,剛入院在ICU那會兒一天得一萬,2015年底,我和孩子商量把房子賣了,又借了10多萬。老李每兩小時咳一次痰,我倆輪流盯著,困了就在小床上對付一下。我和孩子互相鼓勁,在老李面前一直微笑,就怕他上火。”
婉拒北京上海機會 想就近工作照顧父親
“嗡嗡嗡”,正在給父親揉腿,李倩的電話震動起來。“是倩倩的同學,倩倩要是不休學,現在也畢業了。”于女士告訴記者,為了照看父親,李倩休學一年,2016年見父親蘇醒,她回到學校匆匆修夠學分,又趕回來了。
“知道我父親的事后,學校免除了我半年學費,幫我申請了貧困生補助金,同學也紛紛打電話鼓勵我,得知我今年畢業,在上海、北京工作的同學還幫我介紹工作。”李倩學的是室內設計,很多師兄師姐都到南方就業,但李倩有自己的打算,“北京上海就業機會多,待遇也好,但我就想在牡丹江、哈爾濱這邊找工作,不在意掙多少,就想就近照顧爸爸。”
輕輕關上病房的門,婉拒了李倩的相送,與醫院漸行漸遠,耳邊一直回蕩著李倩喃喃的哼唱:“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為伊人飄香,愛我所愛無怨無悔,此情長留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