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鐵路的基礎設施極為脆弱,偶發的事故,也能導致列車晚點或停發。1933年12月20日湖南《大公報》載,長沙到武漢路段列車出軌,標題中出現“又出軌”字樣,可見鐵路出事率較高。
因為晚點太過頻繁,行車時刻表成為廢紙一張,也由此滋生了“看車”服務,不少旅館都會派人專門在火車站盯防,避免客人在火車站傻等。
歸途多坎坷
民國大先生們上演“人在囧途”
沈從文:9天才回到家
1934年1月7日,因為母親病重,沈從文決定回家探母。他從北平坐火車到了長沙,轉車去常德、到桃源,此間花去5天,再往前便沒有公路了,他從桃源坐船到浦市后,在船上呆了7天,到家還得走陸路,他就又坐了2天的轎子才到鳳凰,期間花去近半個月的時間。
漫長的路途中,他給妻子張兆和寫信講述沿途過程。在信里,沈從文多次表達了對于路途遙遠的不滿,“我有點點不快樂處,便是路上恐怕太久了點,聽船上人說至少得四天方可到辰州,或許還得九天方到家。”“每一槳下去,我皆希望它去得遠一點,每一蒿撐去,我皆希望它走得快一點。”
除了路途遙遠,一路上也是風險頗多,“中間小船在灘上歪了一下……”“又遭遇大灘了,我抱著你同四丫頭的相片,若果浪把我卷去,我也得有個伴!”因為路上耽擱時間太長,沈從文不得不推遲回北平,在信里他也還叮囑張兆和為其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