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苦惱/
買了幾十種兒童口罩
廣告與實際效果相去甚遠
2016年12月16日下午,北京中關村一座大廈的茶館內,十幾個人正談論當下幾款口罩的優劣。
其中一人拿著一款蘋果大小的霧霾測量儀放進一款口罩內,幾十秒,霧霾指數變為零。換成另一款口罩,指數降到一定程度后,卻不會再降。
那款霧霾指數為零的口罩,就是侯琰霖和和他的“博士爸爸團”的產品。
2011年10月22日,網絡大V、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發出一條微博:“媽呀!有毒害。”當天北京的空氣質量指數是439,PM2.5指數為408。通過他的這條微博,許多人才知道了“霧霾”、“PM2.5”等詞。侯琰霖也和很多人一樣,從這一年開始關注霧霾。
2013年9月,國務院正式公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這一年,侯琰霖的女兒三歲。為了增加孩子在戶外的時間,侯琰霖當時搜羅了市面上能找到的幾十種自稱防霾的“兒童口罩”,但他發現這些口罩的廣告效果與實際效果相隔太遠。
侯琰霖說,買不到合適的兒童口罩,成了那時家長普遍的煩惱。
爸爸的選擇/
“博士爸爸團”自己動手
耗資百萬,方案改進160多版
能不能自己做一款呢?2013年11月,他把這個想法發到了微信朋友圈??吹胶铉匕l的朋友圈,朋友們深有感觸,紛紛支持。
侯琰霖說,最開始是想約幾個朋友一起眾籌做口罩,供大家使用。但隨著志愿者和關注者越來越多,這個原本為自家孩子做口罩的行動,變成了一項社會公益行動。
“最初整個團隊有三四十人,來自各個專業,有材料科學的、醫學的、設計的、心理學的,由于我的社交圈主要在高校,這些朋友大多都有頂博士帽。”侯琰霖說,在制作口罩過程中,每個人都主動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經過團隊不斷討論,最終對兒童口罩的制作形成了一份共識——要充分考慮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要有深思熟慮的創新設計,要根據兒童年齡的不同階段設計不同的口罩。
整個開發歷時一年多,投入資金逾百萬,設計方案改進160多版,“博士爸爸團”終于做出了一款孩子喜歡、大人放心的兒童防霾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