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濟學管理學中國學派研究60人論壇”成立大會在中央民族大學召開。多名專家就新時代背景下如何繼續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培養未來發展需要的經濟學管理學人才這一話題,進行了深刻探討。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表示,一個民族有沒有創造力,就取決于人才有沒有想象力。“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一是要為學生打造系統性的學術知識體系,二是要重視學科交叉與學生創新能力的挖掘,讓學生可以從不同渠道獲得知識,在系統的專業知識指引下,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人才的培養不能盲目照搬西方模式,要理性看待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院長李曦輝認為,目前,實踐證明用西方理論解釋中國的現實,闡釋中國發展中國面臨的問題已經是不可行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的理論體系,建立有中國氣派的“中國學派”,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戚聿東提出,數字經濟時代,高校應該以實踐為導向,對接技術變遷語境下管學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趨勢,建立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良性互動。戚聿東強調,在培養模式上,要在尊重學生個性化訴求的同時,重視學生心智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協同創造能力,團隊合作能力。
經濟管理出版社研究員、社長楊世偉認為,目前,中國處于高速發展時期,技術型管理人才需求缺口較大,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建立合理的學科體系,培養復合型管理人才,讓經濟學,管理學人才在擁有學科知識的同時,兼具相應的專業技術,才能更好的助力企業的發展,。
“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于創新,創新的關鍵在于人才。”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產業組織研究室主任劉戒驕表示,雖然目前留學人才回國率高,基數大,但頂尖精英人才回流的卻很少。“我們在人才選取,人才吸引方面,還需要做一些改進,要綜合多方面評價對人才進行考核,建立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百舸爭流的人才競爭市場,充分保障人才健康合理的雙向流動。”
據了解,“經濟學管理學中國學派研究60人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金碚學部委員發起、7位專家學者共同發起,是由致力于經濟學管理學中國學派研究的專家學者組成的非官方、公益性學術組織。旨在研究中國學術話語體系,弘揚中國經濟學管理學思想與理論,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提供獨具中國特色的理論支撐。(郝夢佳 羅天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