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并不只是打游戲
同樣是2月28日,在山東濟南藝術學校,來自淄博的小陳在這里參加了他的第一次藝考。雖然在山東,但是他報考的是中國傳媒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南廣學院的電子競技專業。“我考的這個專業的名稱叫做藝術與科技(電子競技分析方向)專業,很多人以為這個專業就是打游戲的,其實并不是。”小陳表示他之所以選擇電競專業,也是想成為一名電競主播。
2017年9月4日,南廣學院宣布正式成立國內首家電競學院,工作人員告訴北青報記者,這個專業未來的從業方向遍布與電子競技相關的各個領域,比如電子競技節目制作,電子競技團隊管理、電子競技解說等。而在南廣學院的播音主持藝術學院,在大三也專門開設了“電競解說”方向供學生們選擇。
熊冰杰告訴北青報記者,現在國內大概有20多所高校開設了電競相關的方向,但是真正培養電競選手的少之又少。“因為考大學的時候一般都已經18歲左右了,對于培養電競選手來說這個年齡太晚了,但是培養電競解說很合適。”在課程設置上電競解說專業往往是電競與解說并重,除了對電競行業和主流電競游戲項目的學習,還要學習播音主持方面的專業內容。
行業呼喚“科班”電競解說員
“目前行業內電競解說專業畢業的解說員還很少見,畢竟都是新專業,畢業生很少。”從事《英雄聯盟》解說多年的西樸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不少電競解說員都是播音主持專業出身,他比較看好電競解說專業的前景,畢竟“以后還是需要更多專業化的人才”。
西樸表示,作為一名職業電競解說,雖然不用朝九晚五,但是行業競爭壓力并不輕松。日常生活中也需要做很多知識儲備。“說白了就是平常多打游戲多看比賽。”他認為,電競解說有點類似圍棋解說,解說員自己的游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解說的專業性。
熊冰杰也認為電競解說員并不僅僅是會打游戲,必須要對游戲有深入的了解。“藝考中很明顯有一部分學生只是希望有個大學上,另一部分則是真的熱愛電競解說事業,有的考生甚至已經達到了職業電競解說的能力,而這種人就是行業的硬需求。”
他表示,“電子競技”加入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和2022年杭州亞運會,標志著電競在逐漸走向正規化和專業化。“電競已經變成了一個職業體育項目了,轉播電競賽事的媒體平臺也越來越正規,那么職業的解說員必然是未來的需求。”
文/本報記者 李卓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