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項進展高校占了8項,高校在2月27日公布的“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表現十分搶眼,基礎研究中的主力軍地位得到充分顯現。
“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是我國基礎研究工作標志性成果的展現,絕大多數入選科學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學》等國際頂尖刊物發表,得到國際學術界高度評價,被視為“重大突破”或“填補空白”。
高校入選“2017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的成果分別是:實現星地千公里級量子糾纏和密鑰分發及隱形傳態、將病毒直接轉化為活疫苗及治療性藥物、首次探測到雙粲重子、實現氫氣的低溫制備和存儲、研發出基于共格納米析出強化的新一代超高強鋼、利用量子相變確定性制備出多粒子糾纏態、酵母長染色體的精準定制合成、研制出可實現自由狀態腦成像的微型顯微成像系統。
基礎研究是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校以不到全國10%的研究開發人員、不到全國8%的研究開發經費,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承擔了60%以上包括“863”、科技支撐、重點研發等重大科研任務,建設60%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60%以上國家科技三大獎勵。(記者萬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