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公布的《關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中提到,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對此,廣州多所學校的校長表示,目前廣州市尚未出臺細則。即使取消小升初特長生,對學校的招生以及對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影響也不會很明顯。
教育部文件在“落實義務教育面試就近入學要求”中提到,要逐步壓縮特長生招生規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也就是說,取消特長生招生,主要針對小學以及初中招生。
目前,廣州的小學招生以就近入學為主,基本不存在特長生招生。根據廣州市2016年發布的文件,各區按不超過初中招生計劃數5%的比例,統籌招收體育、藝術特長生。根據明師教育的統計,2017年越秀、海珠、荔灣三區小升初特長生招生人數約在?2400~2500?人之間,其中越秀區是?1000~1100?人,海珠區800人左右,荔灣區600人左右。從學校層面來看,據統計,廣東實驗中學和廣州市執信中學的特長生招生計劃數均超過了100人。廣鐵一中兩個校區特長生的招生計劃數超過了100人,其他省、市屬中學中,廣州市第二中學、廣大附中、華僑中學的特長生招生計劃數在50~70人左右。區屬學校中,綠翠現代實驗學校東校區、廣州中學、玉巖中學等學校的特長生招生計劃數也超過了100人。
由于目前公辦初中大部分招生計劃通過對口直升或者電腦派位,對有志于公辦初中名校的家長和學生來說,特長生招生是他們進入目標學校的主要途徑。
小升初特長生招生取消,會對小升初招生造成怎樣的影響呢?有業內人士分析,進入優質民校的競爭或將加劇。如果以特長生身份進入公辦名校的途徑不通了,這些特長生群體可能會帶著優秀的簡歷去拼優質民辦學校,民校中的名校有望吸收更多優質生源。另一方面,家長可以讓孩子專心學習一門喜歡的特長,而不是單純根據心儀的初中特長來進行漁翁撒網式的惡補。
學校:對招生和教學影響不大
廣東實驗中學一直以來都屬于特長生招生“大戶”,校長全漢炎表示,新政對學校招生不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其實每一個體育、藝術小類別的特長生招生人數是很少的,我們的體育、藝術社團發展得那么好,更多的是依靠學生入學后的提升。”
全漢炎告訴記者,學校更重視體育、藝術類項目的普及教育和校內提升,而不是招考個別特長生來帶動發展。以合唱團為例,在入學前受過專業訓練的團員并不多,更多的是靠團隊多年來的積淀以及“傳幫帶”來讓合唱團不斷壯大和發展。未來,學校的合唱團、交響樂團、民樂團等幾個藝術團隊以及體育社團還會繼續發展。“現在的孩子都是全方位發展,成績好的學生大部分都有才藝傍身。”全漢炎說。
而在著名足球傳統學校,廣州市第五中學校長裘志堅表示,學校每年初、高中各招收10多名足球特長生,不擔心新政落地會對學校足球項目發展造成影響。“我們學校有幾十年的足球文化積淀,即使取消特長生招生,我們還是可以在校內發現和培育足球的好苗子。”裘志堅說。
家長:體藝特長該學還得學
廣州市華僑外國語學校四年(6)班的小劉尚不知道小升初要取消特長生招生。她三歲開始學鋼琴,后來又學習書法,之前的確希望通過特長生的渠道考入執信中學。小劉說,即使取消了,她也不會太失落,因為自己是真心喜歡鋼琴和書法,才可以堅持那么久。詹天佑小學五年級男生小溫說,自己從二年級開始踢球,踢進了荔灣區代表隊,還參加全國比賽得過第二名。爸媽希望他能通過足球特長生的途徑進入真光中學。至于以后怎么辦,他搖搖頭表示不知道,但堅定地說無論升入哪所中學,還是會繼續踢球。
從小讓女兒學鋼琴和芭蕾的陳女士說,讓女兒學這些與升學關系不大,主要是為了培養女兒優雅的氣質。“我帶她去參加過一些比賽,得過一些獎項,如果能獲得特長生資格那是錦上添花?,F在的孩子要全面發展,誰還沒個才藝呢?該學的還得學。”陳女士說。但也有家長表示,如果真的取消了特長生,可能到了五六年級會以學業為主,暫停一些興趣班。
廣鐵一中副校長黃連生認為,取消特長生招生不等于不要特長。雖然初中將取消特長生招生,但從學校、社會以及家長育人的角度來看,孩子的發展應該是多元的,適當培養特長有利于孩子將來的發展。
文/廣報全媒體記者劉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