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習成為美好體驗。”
“挖掘可提升的每一分。”
近幾年,“人手一機”成為常態,高舉各色旗幟的學習類App便噴涌而出。據《在線教育行業市場分析報告》的數據顯示,2016年在線教育用戶規模為9001.4萬人,未來幾年還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速度,到2019年預計將達到1.6億人。其中,中小學生占據了“半壁江山”。
的確,如果以“中小學學習類App”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立即能彈出不下100個App推薦,覆蓋語數外各科,功能側重不盡相同。
“小學生學習App排行榜”“中學生必備十大學習App”……這些五花八門、熱到發燙的學習類App幾乎可以滿足學生的各種學習需求。
左手手機右手筆。
不可否認,中小學生的學習,已不可避免地由App引導著逐漸揮別“紙質化學習”時代。
不過,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學習類App在“科技改變學習”的“動人”理念下,在某些角落中也隱匿著“垃圾”,這種現象也許并不普遍,但是當使用者是幾歲、十幾歲的孩子時,哪怕少量的“污垢”也會對他們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
一個多月“撞”上了兩次黃圖、一次葷段子
“他原來跟我說過,我們之間只能是性的純潔,不可能有愛。”愣了兩秒鐘,吳北躍趕緊鎖上了手機。不敢相信,這些露骨的字眼竟赫然列于這個叫做“某某幫”的App里。
吳北躍剛上初中第一周時,語文老師布置了摘抄作業。吳北躍用“某某幫”搜索優美語段,“彈出的第一篇推薦作文就是這個,文章里邊的細節描寫更加辣眼睛。”吳北躍說,這篇“推薦作文”的閱讀量為2090,還有51條彈幕評論。
令人大跌眼鏡的還在后面。吳北躍接著往下翻,發現App中夾雜的“小黃文”真是不少,有的還被貼上了“優秀作文”的標簽。這么一看,第一篇的尺度竟已算是小的了。但據她所知,目前全班的76人里,大部分同學都在用這款App。
不過學習類App“涉黃”絕不止這一家。
剛過去的這個暑假,安徽的高二學生袁言在手機里下載了名為“某某斬”的背單詞軟件。但才使用了一個多月,就“撞”上了兩次黃圖、一次葷段子。“背單詞時出現的配圖和例句常常帶著些暗示、挑逗的意味。”袁言說,一次晚飯后同爸媽一塊兒散步,袁言邊走邊看“某某斬”里的英語視頻,“一男一女的對話內容特別 污 ,爸媽就在邊上,嚇得我趕緊關上,回家就卸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