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教育部規定不再限制在校大學生結婚以來,大學生結婚生子似乎不再成了高校管理中的“洪水猛獸”。近日,廣州大學播音系大三女生梁寶怡已生兩胎的消息引起了網絡熱議。有質疑聲說大學生的天職是學習,過早生娃是對學業的不負責任,也會為婚姻埋下隱患。也有人認為,大學生生娃又沒有犯法,招誰惹誰了?還有不少網友稱該女生為“人生贏家”并感慨“輸在了起跑線上”、“大齡剩女已哭暈”。
梁寶怡一家人合影。(視頻截圖)
2013年7月20日,記者回訪中大在校生子女生曾佩倫。(資料圖片)廣州日報記者顧展旭 攝
對廣州大學播音系大三女生梁寶怡已生兩胎一事,親子教育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勇赫認為,大學生生娃需要社會進行積極的價值觀引導,且大學生也應該加強角色認識與自我認識,積極構建個人生活目標與生活內容。這是社會轉型過程的一個社會現象,其發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會成為大眾共同認同的生活模式。
本科生已是二孩媽引熱議
最近,廣州大學播音系大三女生梁寶怡已生兩胎的消息引起了網絡熱議。據媒體報道,1992年出生的她在19歲念大一時就懷孕,20歲時成了一位母親,現在已經有了兩個孩子。梁寶怡的丈夫是俄羅斯人,盡管有些文化沖突,但她很愿意為家庭付出。家人聽到懷孕的消息很震驚,母親曾勸過她不要孩子,先把書讀完。但她依然堅持把孩子生了下來。她在懷第一胎的時候申請休學,專心生產和照顧孩子。梁寶怡上課時,親戚也會把孩子帶去學校,需要喂奶時,就電話通知她,她就跟老師請個小假出去給孩子喂奶。
對于此事,不少網友質疑,學校允許學生結婚生子嗎?早在2005年教育部發布了新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不再限制在校大學生結婚,使在校大學生結婚違反校規成為歷史。那么該如何看待在校大學生生娃的利與弊?
大學生:成家憂柴米油鹽
和男朋友度完元旦小長假剛從上?;貋淼男●R說:“這名女生在學業和親情間選擇后者,是勇于承擔生命責任,也是對生命的尊重的表現,我看了報道以后感覺很佩服。但是一個人的一生分為好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主題,如果錯過這個主題,就會打亂下一個階段的人生主題,從而導致人生錯位,將后悔莫及。我和我男朋友也幻想過早點結婚,但畢竟我們作為學生,學業才是第一位的。”
即將畢業的小羅同學則相對現實得多:“婚姻中感情和物質缺一不可?,F在的高校能提供的一般是七八人居住的宿舍,還沒有一二人的公寓房。一旦真的成了家,油鹽柴米的煩惱就接踵而至,最終的結局恐怕是學業荒廢,婚姻死亡。再說現在讀書沒有收入,娃的奶粉錢從哪里來?只怕又是啃老。”
外語學院的小劉同學與男朋友感情非常穩定,打算在近期內訂婚。她用堅定的語氣告訴記者說:“如果你只想結一次婚,就不要選擇大學時代結婚。過早結婚只能導致最后婚姻破裂的悲劇。”
家長:反對貪一時之快荒廢學業
在采訪中,大多數的家長聽過問題后都表示明確反對,北京一位大學生的家長說:“大學時代結婚實在是太早了,更別提生娃了!現在的年輕人沒經歷過什么大風大浪,不懂得和平安穩的可貴,在我們那個時代能有學上就已經很不錯了,過早壓上婚姻和生養的沉重負擔,怎么完成學業?如何安心讀書?試想:當你打開書包準備伏案閱讀的時候,你的孩子在一旁哇哇啼哭,你的丈夫對你竊竊私語,你還能集中精力嗎?學業和家庭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兼得的!”
來自陜西的李女士是高中政治老師,她經常告誡自己正讀大三的兒子在談戀愛的同時要把考研當作頭等大事。她說:“大學生正處于讀書的黃金時代,不要為了一時痛快,留下終身的遺憾。我姐姐讀大學時(1977年恢復高考時的大學生),身邊就有很多‘家長學生’,看著他們在學業和家庭之間勞累不堪的樣子,她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先完成學業。”
在家長的一片反對聲中,一位女大學生父親微弱的認同聲顯得尤為突出。他說:“從法律的觀點出發,我認為沒什么不可以,只要滿足《新婚姻法》的規定就沒理由反對,但我不支持我女兒這么做,如果她真的愿意我也不會干涉,但在她作這個決定之前,我一定會跟她把話說清楚,擺明利害關系。”
老師:個案對學校管理影響不大
“我覺得廣州大學在對待這名女生的態度上體現了人性化的理念,真正將學生當作一個主體而不是管理對象來看待,尊重了大學生作為一個成年人應享有的權利。”北京某高校大三鞠同學如是說。但她同時表示,自己不會選擇在大學期間結婚,因為那樣做太分散精力。一些學生家長則表現出了預料中的擔憂,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否則學校變成什么了?
對于這種觀點的分歧,延安大學文學院輔導員胡樹飛老師認為,結婚生子是每一名適齡公民的基本權利,大學生也應該有,前提是要符合法律規定。既然這位學生有了理性的決定,學校就應該尊重這位學生的生育選擇權,采用疏導的方式而不是嚴格限制的方式。當然高校并不是鼓勵學生濫用此種權利,但對于學生個人而言。此舉肯定會影響學業,影響參加集體活動。
胡老師談道:“如果是個案的話,對學校管理造成影響不大,但如果是大范圍的存在,就會導致學校管理上的諸多問題。”
專家:大學生應加強角色認識
親子教育專家、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劉勇赫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談道:“事實上部分網友的觀點并不是理性而客觀地看待此現象,表現出社會上存在著安逸享樂的生活觀和消極的婚姻觀,需要進行積極的價值觀引導。”
大學生生娃存在哪些利弊呢?劉勇赫認為,合理性體現在:一是社會轉型過程中社會失范會導致人們出現迷惘困惑的心理,有些人希望通過婚姻與生育的形式找到安全感與方向感;二是其迫于經濟壓力,有些人為了降低個人風險,而過早地選擇大學階段結婚生子。
至于弊端,劉勇赫表示:其一,妻子、母親與大學生三種角色由于角色期望與規范不同,會造成嚴重的角色沖突。其二,女大學生在經濟上并不獨立,在生活中會處于被動從屬地位,生活與經濟的雙重壓力會造成更大的心理負擔。其三,社會輿論與周圍環境的影響。會受到同學老師媒體的關注與討論,影響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