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當地時間8月6日報道,悉尼大學商學碩士項目的兩項核心課程大量學生遭遇掛科,其中大部分為中國留學生。目前,學生們已經集結成309人的申訴團隊,與校方進行交涉。
據悉,此次低通過率現象集中出現在《商學的批判性思維》與《商業成功學》兩門課中。其中,修習《商學的批判性思維》的1200名學生中有37%的學生未能通過。而《商業成功學》也有12%的同學掛科。悉尼大學商學院會計研究生在讀的嘉嘉(化名)告訴澎湃新聞,在悉尼大學的排課系統中“5”或“6”開頭的課程是相對基礎的,37%的未通過率有些反常。
悉尼大學商學碩士項目的兩項核心課程中國留學生遭遇掛科
悉尼大學商學院主管教育的副院長約翰·謝爾茲(John Shields)給出的說法是,這兩門核心課程特別注重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表達自己的見解,分析實際問題,而許多來自中國的學生習慣了相對被動的學習模式。但這一解釋遭到了一些中國留學生的質疑。
因英語能力較差?
悉尼大學解釋稱,考試與算分流程發生變化是此次學生大量掛科的原因。
“從這個學期起,這兩門課都首次引入了‘強制期末考試’機制。這個機制生效后,學生必須在期末考試中獲得‘通過’才算通過課程。”悉尼大學商學院主管教育的副院長約翰·謝爾茲(John Shields)說。
他還表示,這兩門核心課程特別注重批判性思維,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表達自己的見解,分析實際問題。“而不可否認,我們有大量的在讀研究生在其他國家取得其本科學位。這其中,許多來自中國的學生習慣了相對被動的學習模式。”謝爾茲說。
也有一種聲音稱,悉尼大學校方將留學生英語能力較差作為對掛科現象的另一種解釋。但在質疑者看來,作為商學院的常設課程,若低通過率源自留學生英語能力的欠缺,為何僅僅這個學期的課程通過率極低?
“有人說留學生英語能力較差,所以《商學的批判性思維》考試不易得高分。但對于《商業成功學》來說這個理由不成立。因為修這節課的同學常常是商學碩士項目的二年級學生。我們已經在悉尼大學經歷過3個學期的學習,并且沒有掛過其他課程,僅僅這一門未能通過。”未通過《商業成功學》考試的李晉源(音)說。
澎湃新聞在悉尼大學官網上查詢到,作為澳大利亞知名學府,悉尼大學商學碩士項目的入學標準并不低。留學生入學的最低要求是雅思7.0(單項不低于6.0)和新托福96分以上(閱讀單項不低于17分,其他各項不低于19分)。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悉尼大學商學院也為修《商學的批判性思維》的留學生準備了免費的英語理解與溝通課程,幫助其渡過語言難關。
李晉源認為,期末考試中所有問題都是開放性的簡答題,而學校給出的教學大綱中并沒有就期末考試簡答題的評分標準做出明確標示,這或許是導致中國留學生掛科的一個主要原因。
而在嘉嘉看來,之所以有那么多中國留學生掛科或許跟學科專業有關。她告訴澎湃新聞,她的同學中有一部分缺少金融或是數學方面的本科基礎,學科專業知識的薄弱也可能導致商學碩士項目部分在讀學生感到學習吃力。
校方覬覦“重修費”?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部分質疑者看來,悉尼大學校方之所以讓這么多留學生不通過考試是因為覬覦學生的“重修費”。據悉,悉尼大學商學院一門課的學費約5000澳元。若學生未能通過畢業要求的核心課程,就必須選擇重新繳納該門課程的費用,擇機重修。
但此種說法也并未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同。
就在今年,悉尼大學商學院還收到了來自校友的豐厚捐款,設立了BlueScope獎學金。在2015年度英國Quacquarelli Symonds(QS)發布的世界大學排名中,悉尼大學高居世界大學排名第37位。作為建校逾160年的老牌名校,悉尼大學一直積極維護其學術嚴謹性及學位含金量。
“我們一直積極幫助來自不同學習環境,有著不同學術觀念的同學們逐漸適應悉尼大學的教學模式。我們希望學生們能學會用批判式思維去分析和看待世界。”謝爾茲說。
對于悉尼大學商學院的教學質量,嘉嘉也表示了認可。“學校開設了許多既實用又有趣的課程,比如經濟法等。教授會通過例子闡釋法理,也會講解法律背后的歷史文化知識。”在談到每節課的學生數量時,她表示一部分課程會在階梯教室進行,這些大課有約90名學生。但研究生階段也有30人以內的研討會課程。
申訴團體仍在與學校溝通
當然,該事件一經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曝出之后就很快引發了留學生和澳大利亞華人群體的熱議。
名為“多瑙河Bob”的網友在澳華人社區中訪問量最大的中文門戶網站《今日悉尼》上評論,“真心覺得很有可能是學生的問題。有掛科學生表示考試采用實際分析案例的形式,這種考題在平時教學中練習不夠。但哪門課都不可能有足夠時間把每一個案例都講到。大量閱讀,自己尋找案例是這種類型課程的一部分。還有學生抱怨輔導員對考試給分標準不明確,可是案例分析在乎的是答題邏輯,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要怎樣做到言之有理?學生們是否根據老師在課上分析的案例分析總結過邏輯?”
同時,也有不少留學澳大利亞的中國學生表示憤慨,聲援掛科學生積極維權。名為“Deng”的網友評論“澳洲的大學是個公司,講利潤的。不是教書育人那么簡單的機構,所以大家要拿出商業行為的思維來思考這件事,一定要堅持維護自己的權益。”
根據《今日悉尼》所報道的事件進展,在7月12日成績公布當晚,未能通過《商學的批判性思維》課程的學生們就緊急成立了申訴群。當日,申訴群就已經匯集超過兩百名學生。7月13日上午8時,學生以聯名信方式向《商學的批判性思維》教學團隊提出申訴。此后學生在7月14日集會抗議并開始尋求律師援助。7月15日,申訴團體與學生維權組織悉尼大學研究生代表會(SUPRA)取得聯系。以后申訴群體進一步擴大至309名學生。目前,申訴團體仍在通過正式維權途徑與學校溝通。
截至目前,悉尼大學商學院仍未回復澎湃新聞的采訪請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