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綜合報道】在傳統觀念中,學歷高的人結婚往往比較晚。學歷高意味著上學時間長,隨之上班、結婚時間也被推遲。比如,中國2016年發布的《人口與勞動綠皮書: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17》就顯示,學歷越高越易被“剩”。然而,韓國近日的一項調查結果卻顛覆了這種傳統觀念。
資料圖:20-49歲韓國女性總生育率。(資料來源: 韓國統計廳)
據韓國《每日經濟》5月24日報道,韓國統計廳23日發布了《不同教育水平人群的出生、死亡、婚姻、離婚:2000-2015》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學歷水平越低,越不結婚越少生育。報道稱,這是由于學歷差距造成的收入差異加深了社會的不平等現象。
根據這份調查報告,2015年20歲以上韓國男性的結婚率(每一千人中的結婚人數)中,大學畢業以上學歷持有者為24.5,占比最高,其次為高中畢業學歷持有者9.8,中學畢業以下為3.6。在離婚率一項數據中,高中畢業男性的離婚率較之大學以上學歷男性要高出1.5倍。而有關生育率,截止2015年,大學畢業以上學歷女性的生育率為1.32,高中畢業女性僅為1.02。
韓國近些年經濟成長緩慢,出現了拋棄戀愛、結婚和生育的“三拋世代”。之后越拋越多,甚至出現了在“三拋”的基礎上拋棄社交和房子的“五拋世代”,以及再拋希望和夢想的“七拋世代”。
對此,韓國統計廳分析表示,“原來的陳舊觀念認為高學歷、職業女性的增加是低出生率問題的罪魁禍首,現在該觀念已不能反映現實”,“不同教育水平的調查顯示,學歷是收入水平的間接指標,從此次的調查結果來看,影響婚姻和生育的主要原因是經濟實力”。
《韓民族日報》稱,在進入低出生率社會時生育和育兒機會成本很大,高學歷和高收入女性的生育率變低是普遍現象。但是韓國在進入低生育社會以后,以高中畢業女性為中心的生育率也顯現出急劇下降趨勢。首爾大學教授曹永臺(音,福祉人口學)分析表示,“比起因生產和育兒而失去機會成本的問題,生產和育兒過程中應支付的費用增至低收入階層再也無法承受的程度,收入逐漸減少,生育余力也逐漸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