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的高考結束后,北京考生將迎來填報志愿的關鍵時期。記者了解到,目前仍有很多考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不甚清晰。對于今年高招新政中,關于提前批、“雙培”、“外培”和農村專項計劃等,考生家長表示依然有點迷糊。
資深職業規劃師張文英表示,專業沒有什么“好壞”之分,關鍵是要適合孩子。在填報志愿的關鍵時期,老師、家長既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又要當好參謀”,幫助孩子做好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
平行志愿也存在風險
“六分靠考試,四分靠志愿”,其實填報高招志愿的迷茫、猶豫,在全國范圍內都是一個普遍現象。據了解,今年北京市將首次實行大平行志愿填報方式,即在某個規定的錄取批次中,考生可填報若干個平行、但有先后順序的院校志愿,然后按“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本科一、二、三批均為平行志愿,分別可以填報6所平行志愿高校,每所高校填報6個專業。
據北京教育考試院負責人介紹,每批次錄取結束后,都會有未完成計劃的學校公布剩余計劃,會通過考試院官網公布,分數在相應批次錄取分數線以上的學生,可及時關注上述信息并填報。需要注意的是,各批次的征集志愿填報和錄取工作,都會在下一批次錄取開始前進行。
北京順義劉艷輝老師具有多年高三班主任工作經驗,她告訴記者,實行平行志愿也會有一定風險。如果考生定位不準確,志愿填報過高,學校志愿之間沒有拉開梯度,就可能導致所報的幾所學校志愿都落空??忌鷻n案被投放到所報的某所學校,如所報專業志愿按學校錄取規則不能滿足,而考生又沒有寫專業服從調劑,則可能被退檔。
選專業從了解自己開始
填報志愿“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有調查顯示,北京市42.1%的大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滿意;如果可以重新選擇,65.5%的大學生表示將選擇別的專業。專家建議,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考生首先要進行自我分析,包括能力、興趣、性格、氣質、價值觀等,以確定自己具備哪些能力,什么樣的職業適合自己。
想要目標清晰,除了認識自己,還需要了解社會。尤其是當今社會飛速發展,互聯網更是改變了不少社會業態,不少行業異軍突起。職業規劃時更需根據這些變化,順勢而為。
北京教育考試院副院長、新聞發言人臧鐵軍建議考生,首選最心儀的學校,再考慮最適合將來發展的職業理想,反過來用專業對應學校。6所學校分梯次填報:前兩個可以沖一沖,中間兩個與自己平時考試分數差不多的位置,后兩個保底。每個學校6個專業志愿,是作為一個學校整體投檔,這意味著6個專業只有一個專業能起作用。所以投檔時,先投學校,再投專業。
職業規劃教育提上日程
“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如果能在高中就讓學生對目標高校、理想專業有了解,填報志愿就沒那么糾結了。”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王煥斌老師認為,應從高中階段開啟學生生涯規劃。“可以由心理專家針對學生的興趣、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權衡后,分析學生個性心理特征,規劃該學生適合的職業方向,并確定學生應選擇的專業。”
據了解,生涯規劃教育在北京中小學已經悄然興起。在北京府學小學朝陽學校,以職業生涯教育為主線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了解各種職業內容和職業操守的機會;北京市京源學校開設《學生公司》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鼓勵學生組團創辦學生公司,學習組建公司、制定戰略、管理、評估、清算等專業知識,為學生未來成長和成才奠基。專家表示,當下普通高中的辦學質量和效能如何從服務于高考轉向服務于學生的發展,是亟待破解的難題,生涯規劃教育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記者 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