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只有8位老師的團隊,歷經九年發展,壯大成102位老師的團隊。在全國各個高規格的小學語文教學大賽中,這些團隊成員不斷斬獲大獎,打響了“閩派語文”的品牌。
林莘老師(后排左二)在課堂聽課
他們在國內外開設300多場講座,近年來赴馬來西亞多地,以及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開設200多節觀摩課,得到全國著名專家和各地教師的較高評價,在全國小語界名聲斐然。
這個團隊,就是福建省教育廳、福州市教育局認定的小學語文工作室——省市“林莘名師工作室”。
帶著對打響“閩派語文”品牌眾名師的敬意,8日下午,跟隨該工作室領銜名師——林莘,感受了一回她與眾老師們在課堂內外的魅力。
主張“大道至簡”教學 強調教育是慢的藝術
教育就是一場心靈的對話。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這是林莘老師一直信奉的理念,也是她通過工作室希望引導老師們一起達到的境界。
林莘在福州小學語文教師崗位干了29個年頭,如今是福州教育學院四附小校長。她擁有的名號很多——福建省特級教師、全國首批骨干教師、國培專家庫專家、省首批名師、省優秀教師、省市學科帶頭人、省市勞動模范、省市“林莘名師工作室”領銜名師、福州市“十佳教師”等,她在國家、省市各類教學比賽中獲過的各種榮譽,多得數不清。
8日下午,走進四附小校園探訪林莘老師時,她正坐在教學樓二樓的一個階梯教室里,聽準備參加教學比賽的二年級語文小媛老師第一次試教。
小媛是“林莘名師工作室”102位老師中的一位。聽完她的課,林莘帶著一群聽課老師評課。從全程聽課到聽完課點評、指導,是林莘在學校工作的常態。老師們將這稱為“磨課”,是“林莘名師工作室”里老師們成長的必經之路。
“作為老師,往往想教得太多,想說得太多,教學環節過于復雜。結果教學目標零碎,教學是被肢解的、碎片化的。這是教學中的頑疾。”在點評小媛老師的課時,林莘笑著指出了她的不足。
這天與林莘校長一起聽課的還有一群實習老師,他們也是慕名前來“林莘名師工作室”學習與交流的。林莘告訴這些準老師們,在自己的語文課堂上,她總是設置一個主題,完成一個目標,想辦法充分調動每個孩子參與的積極性,盡量讓每個孩子都上臺發表自己觀點,她反復強調教育是慢的藝術,需要經歷先慢后快的過程。同時她還希望自己的課不僅有意思,還要有意義。
“對低年級孩子來說,尤其要注意大道至簡的道理。”林莘笑著告訴眾老師。她稱,低年段孩子,學習語文關鍵要做好三件事:讀好書,說好話,寫好字。但是卻有很多老師千方百計、費盡周折,在低年段做了很多高年段的事情,造成的是低效的,甚至無效的學習。
實習老師高芳剛經歷了兩天的備課與上課,在現實教學中遇到的種種問題讓她十分抓狂情緒低落,另外幾個新教師也深深感嘆自己的不足和剛入職的困惑。
“這里面有密碼,老教師的氣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學來的,教學藝術需要千錘百煉,需要慢慢磨礪慢慢積淀。”林莘意味深長地鼓勵道。
演繹精彩課堂 打造閩派語文
整個下午,林莘老師不斷被各種事務煩擾,幾乎每半小時,就有不同的老師來找她,詢問各種教學事務與安排。
令人意外的是,身兼數職的她還帶了五年級一個班的語文課,在孩子們上完體育課要放學回家時,她拿著教輔資料,飛奔到操場給孩子們布置當晚的語文家庭作業……
就是這樣一位忙碌的人,她卻在九年時間里,讓林莘名師工作室從2006年成立之初只有8位老師,發展到現有102位老師,并輸出了眾多名師,還讓從名師搖籃走出去的老師,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和成就。
為催化名師成長,林莘名師工作室的核心成員曾相繼赴浙江杭州“王崧舟工作室”、北京清華附小“竇桂梅工作室”進行為期三個月的高端訪學;為深厚文化積淀,先后邀請崔巒、趙鏡中、吳忠豪、孫紹振等四十多位全國頂級專家、學者作客工作室進行交流互動,提升教育的內涵;為拓展研究視野,工作室借海西建設的機遇,與港澳臺的名教師深度鏈接,參與“海峽兩岸教師文化交流研討”,邀請臺灣名教師與工作室成員同臺教學,引發對海峽兩岸語文教學的一系列碰撞和思考……他們還曾受邀出國,前往馬來西亞,給那里的華文語文老師開講座,分享教學經驗,讓閩派語文走向全國,甚至走出了國門。
讓工作室成員趙舒妮印象深刻的是,2013年她參加全省的一個教學比賽時,林莘校長和林學舜老先生,利用國慶的三天假期,一起陪她在金山公園“磨課”。
“當時吃飯都是叫快餐,或者自己從家里帶干糧在公園野餐的。林校長就是這樣,為了我們這些年輕老師成長,投入滿腔熱情和所有的愛,讓我們都深受感染。”趙舒妮老師感慨,因為林莘校長的精心指導,那次她獲了一個全省閱讀教學比賽的特等獎。
“我們工作室的每位老師在教學上都特別有干勁,像舒妮老師當時參賽時,還有身孕呢,她也堅持了下來,這讓我也很感動。”林莘謙虛地表示,工作室的成長是所有老師共同取得的成績。
什么是名師工作室?
為了發揮名師的示范、輻射、引領作用,11年前,福州市陸續成立中小學名師工作室,目前全市已有27個名師工作室。林莘名師工作室,是福州小學語文學科的第一個名師工作室。
林莘老師介紹,最初加入到林莘名師工作室的成員,是通過老師自薦和選拔,從全市小學語文學科挑選出來的優秀教師。其后,名師工作室以“一帶幾”“滾雪球”的培養模式,在促進成員自身成長的同時,帶動年輕學員教師的成長,不斷壯大了工作室成員。名師工作室就是培養名師的搖籃,為成長中的優秀老師提供實踐和展示、交流與學習的平臺。
如今,每周三上午和每周四下午,該工作室的老師們都會安排時間從各自任教的學校趕來,如參加家庭聚會一般,與林莘一起探討教學方法或一起聽某位老師上課,開教學專題研討會等。
通過不斷的學習研討、精彩的示范教學、深度的講座開課,該團隊老師的專業理論素養不斷充實和提高,逐漸形成了各自的教學風格和個人教學魅力。如林莘、鄭錚、鄭瑋瑜、陳敏等老師,代表福建省參加全國特級教師作文教學擂臺賽、全國青年教師閱讀大賽、全國青年教師素養大賽、全國青年教師師德演講比賽、全國新課程閱讀教學展示,均榮獲過特等獎、第一名或一等獎,在全國打響了工作室的品牌。
另外,林莘名師工作室的老師們還承擔著福州市五區八縣的教師崗位培訓、送教下鄉等任務。他們深入一線,指導教師,給參加培訓的老師以強烈的震撼和啟發,給一線教學工作起到了示范、引領、輻射的作用。(寇思琴/文 林良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