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9日訊 昨天,讀者高先生撥打海都熱線通95060,講述自己的遭遇:找人給兒子安排就近讀小學,卻被騙了2萬多元。
這2萬元對打工的夫妻倆來說,不是小數目。“不知道這錢還能不能要回來。”高先生說,希望不再有家長上當了,大家還是應該按正常渠道讓孩子入學。
據了解,有9名家長被騙,涉案金額約20萬元。這些家長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想讓孩子讀市中心口碑較好的小學。
目前,鯉城公安臨江派出所已立案偵查。
他曾懷疑是騙子,卻被老婆說服
高先生告訴海都記者,他們一家來自安溪,夫妻倆在泉州打工,租住在六灌路附近。兒子今年秋季要上小學,教育局分配的學校是豐澤區云山小學。為了方便接送,他們想讓孩子就近入讀鯉城區立成小學。通過熟人介紹,高先生聯系上自稱能幫忙買到入學名額的黃某。兩人一番講價,最終確定價格為23500元。黃某還說,如果事情沒辦好的話,可以全額退錢。
起初,對黃某的承諾,高先生心存懷疑,但妻子卻把他說服了。黃先生咬咬牙,找親戚借了一萬多元。8月19日、20日,高先生將暫住證、身份證和戶口本復印件等資料交給黃某后,分兩次將錢匯到黃某賬上。“黃某的賬戶是實名的,又是本地人,我們也知道她的店在哪里,心里更相信了幾分。”
可是,到了約定入學的日期8月30日,高先生沒等到入學消息,到黃某店里一看,三四個家長在那兒向黃某討說法。高先生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介紹者從中抽成,稱自己也被騙
隨后,黃某報了警。
黃某介紹,她并沒有渠道安排這些學生就學,她只是介紹者,從中抽取一點費用,真正收錢辦事的是吳某。黃某經營一家電子產品店,去年5月,吳某來店里配電腦。吳某告訴黃某,自己是幫人辦理出國留學手續的。黃某曾提到,自己女兒快到入學年齡,吳某便表示可以拿到入學名額。
黃某稱,今年3月和4月,她和自己哥哥找到吳某,讓吳某幫忙安排孩子入學。吳某回電說可以。隨后,黃某將一定費用轉給了吳某。今年4月到8月,陸續有家長找到黃某。他們給了黃某2萬到4萬元不等的費用,讓她幫忙把孩子安排到鯉城區立成小學、第二中心小學、東門小學等。每一次,黃某都從中抽取幾千元。
8月25、26日,吳某還與黃某聯系。對方稱,8月30日會帶這些家長和孩子分別到學校報到???月30日,黃某再聯系吳某時,對方先是沒接電話,后來直接關機。
上線是個泉州90后
已逃匿境外
臨江派出所經辦民警介紹,目前共有9個家長被騙,涉案金額有20萬元左右。經過初步調查,上線男子吳某是本地人,90后。在案發前幾天,吳某逃匿到境外。
高先生說,事發后,他趕緊帶兒子去云山小學報名了。據他了解,還有5個受騙家長已給孩子找到了學校。民警介紹,被騙家長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想讓孩子讀上市中心口碑比較好的小學。
就在9月2日,本報曾報道,20多名家長想走后門解決孩子學位問題,共被騙40多萬元。這些家長,有的因為條件限制,孩子沒法上公辦校,有的是已經獲得公辦校的入學資格,但想進“名校”或是路途近一點的學校;還有的是外地家長,想讓孩子轉到泉州的小學“插班”。當時,泉州市教育局初教科陳軍萱科長表示,遇到類似情況時,家長應立即向戶口所在地、居住所在地學校說明情況,詢問是否有剩余學位;若無學位應盡快聯系當地教育部門,說明被騙情況,解決入學問題。但依照招生政策,缺少相關證件,不符合招生條件的,按規定無法辦理入學。
民警提醒,在類似案件中,被騙家長們常常是同一個幼兒園的,到了孩子要上學的時候,會相互交流彼此孩子的就學情況,若有人提出自己有門路,容易造成多名家長同時受騙。家長應該按規范渠道為孩子辦理就學,不要輕信社會上“花錢能找后門”的說法。(海都記者 陳瑩鈺 通訊員 吳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