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扶持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今年以來,泉州市以實施省、市為民辦實事項目為契機,加快教育民生工程建設步伐,公辦優質教育資源進一步擴容。
德化二實幼的小朋友在煥然一新的教室里上課
新建15所公辦園 新增6000個學位
今年秋季,德化第二實驗幼兒園師生搬進新家,該園投資950多萬元擴建的教學樓竣工投入使用,3000多平方米的教學大樓不僅讓幼兒園辦園條件煥然一新,而且幼兒園辦園規模擴至12個班級,讓更多幼兒享受到優質教育。從今秋起,安溪縣金谷鎮金山村的孩子們也能就近入園了。安溪縣新建的金谷中心幼兒園正式招生,共招收小、中、大3個教學班。金谷中心幼兒園列為省、市為民辦實事項目,該園總占地面積7685平方米,建筑面積3439平方米,辦園規模為15個教學班,將為500多名幼兒提供健康、快樂、和諧的教育環境。
加快發展學前教育,是歷年來泉州市教育民生工程重頭戲。今年泉州市又將新開工建設15所公辦幼兒園列為省、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共計劃總投資1.5億元,新建園舍近6萬平方米。目前,新建的15所幼兒園全部開工建設,已有2所幼兒園竣工,其他項目正按序推進。與此同時,泉州市把提高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覆蓋率列入省為民辦實事項目,改革學前教育資源配置方式,實施政府購買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教育服務;督促各縣(區、市)落實學前教育年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付標準不低于200元,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全市公辦性質及普惠性民辦學前教育資源可提供的學位數占幼兒園總數的70%以上。
243所學校啟動“全面改薄”工程
在秋季新學年開學之際,惠安縣東山中學的寄宿生格外開心,寄宿生住上了生活設施齊全的新大樓。東山中學辦學條件相對薄弱,今年學校被列入省“全面改薄”工程,省、市、縣三級投資800多萬元,支持學校新建六層的學生宿舍大樓,并配套和更新相關教學設施,使學校各項辦學指標達到了省定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標準。在2016年省為民辦實事項目中,泉州市有243所學校列入省“全面改薄”工程實施項目。全市“全面改薄”工程計劃投資26432萬元,改善相關學校教學及輔助用房、生活用房、運動場所,更新配齊信息化裝備、教學實驗儀器、音體美器材、生活設備等,改造項目涉及市直和11個縣(區、市和泉州臺商投資區),改造資金重點向農村特別是山區學校傾斜。目前已開工建設的校舍面積近5萬平方米,已采購各類教學儀器設備類5317萬元。
為進一步縮小城鄉義務教育辦學差距,泉州市從2014年起,在全省率先啟動“全面改薄”工程。至今年10月底,全市已竣工的“全面改薄”工程有1785個,共計投資11.1億元,新增中小學校舍面積15.5萬平方米,新增運動場地13.6萬平方米,更換新桌椅19.1萬套,新增計算機等教學儀器設備80.8萬臺件套,新增圖書99.8萬冊。
扶持30所農村學校信息化建設
繼去年建設教師網絡學習空間、泉州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以來,今年泉州市繼續把扶持30所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建設列入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在扶持安溪、永春、德化等縣農村邊遠地區10所薄弱小學和20所初中校信息化建設的同時,組織各地的優質學校、各學科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分別與農村邊遠的初中、小學(包括教學點)進行結對幫扶,采用點對點的方式進行優質資源輻射、幫扶、互動。此外,大力推進泉州市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應用,各縣(區、市)教研部門、名師工作室推選本地的優質學校、各學科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依托泉州市教育資源平臺和教師網絡學習空間指導農村邊遠地區學校開展教學教研,實現校際、學科、教師之間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近年來,泉州市圍繞利用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質量”的主題,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深度應用。從2012年開始,全市共投入5.73億元的教育信息化資金,共有1785所中小學(包括教學點)和中等職業學校全部實現寬帶網絡校校通,90%的教學班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開通20萬個師生網絡學習空間。(記者 陳士奇 文/圖)